文档介绍: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词
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词,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诗词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重阳节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前两句说重阳刚登高完毕,小重阳又再来饮酒赏菊。后两句说菊花为何这样命苦,遇到两次重阳,遭到两次采摘。实际是借菊花联想自己遭馋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意蕴深远。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抒发了思乡之情。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重阳节古诗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