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和办法总结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达相等关系式子叫作等式。如:20+30=50 a+20=30 
2、具有未知数等式是方程。如:X+Y=40,30+b=50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具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步加上或减去同一种数,所得成果依然是等式。这是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同步乘或除以同一种不是0数,所得成果依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未知数值叫作方程解。如x=30是20+x=50解,不能说30是20+x=50解。
6、求方程解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环节:(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查好习惯,把求得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与否相等。    
7、三个持续自然数(或持续奇数,持续偶数)和,等于中间一种数3倍。五个持续自然数(或持续奇数,持续偶数)和,等于中间一种数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③设未知数,普通是把问题中量用X表达。 ④依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查。(把方程成果代入原题检查)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x值背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办法:①依照条件想数量间相等关系。②依照计算公式拟定等量关系。③稍复杂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记录图 
1、从复式折线记录图中,不但能看出数量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状况,直接表达增减变化速度,并且便于这两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记录图环节: ①写标题和记录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达);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区别(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达实线记录图,再画虚线记录图。不能同步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记录图)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1、4×3=12,4和3都是12因数,12是4倍数,也是3倍数。一定要说谁是谁因数,谁是谁倍数。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数普通指不是0自然数。
2、一种数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自身,一种数因数个数是有限。 一种数最小倍数是它自身,没有最大倍数。一种数倍数个数是无限。 一种数最大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倍数。 
3、是2倍数数叫做偶数,不是2倍数数叫做奇数。 
4、2倍数特性:个位上是0、2、4、6、8;5倍数特性:个位上是0或5;3倍数特性: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倍数。2和5倍数特性:个位是0。
4、只有1和它自身两个因数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自身尚有别因数数叫作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如果一种数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质因数;把一种合数用质数相乘形式表达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如:14=2×7 18=2×3×3
5、几种数公有因数,叫做这几种数公因数,其中最大一种,叫做这几种数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表达。几种数公因数也是有限。 
6、几种数公有倍数,叫做这几种数公倍数,其中最小一种,叫做这几种数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达。几种数公倍数也是无限。 
7、两个质数(素数)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8、两个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