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石油的炼制 乙烯》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在学习乙烯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甲烷的有关知识,通过甲烷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烷烃碳原子之间是通过单键连接的,具有饱和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将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这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烷烃这节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但据调查,80%左右的学生认为有机反应不易理解,应用时常错。还有65%左右的学生认为有机物分子结构认识困难,涉及分子结构的问题易错。也就是说,学生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石油炼制的原理及分馏、裂化和裂解的区别
2. 重点掌握乙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理解加成反应的反应原理和概念 ,初步了解不饱和烃
过程与方法
“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2.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知识主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乙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 实验探究法 交流研讨法
五、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球棍模型
仪器与药品:乙烯、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火柴、集气瓶、酒精灯、烧杯、导气管、橡胶管、尖嘴玻璃管、双孔塞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PPT】展示中国东海的地图。请一位同学找一下钓鱼岛在哪里。
【学生回答】在台湾的东偏北方向。
【提出问题】钓鱼岛本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自从日本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事件,使他一举成名,之后的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的问题一直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最近,日本宣扬说要买钓鱼岛,又是它处于风口浪尖上。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领土的一部分,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的想占为己有呢?
【学生回答】能源。
【讲述】是的,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这是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呀。那么石油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今天我们又来好好的认识它。
一、石油的炼制
【联想·质疑】加油站有不同型号的柴油和汽油。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用石油制的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1~63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石油的成分如何?
石油的炼制方法有哪些?
如何把石油中低沸点的烃和高沸点的烃分离开?(注: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目增多而升高)
【概括整合】在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自发讲解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和完善。投影如下:
(1)元素组成:主要为C、H元素(质量分数为97%~98%),还含有少量的 O、N、S 等。
(2)物质组成: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
2、石油的炼制方法
分馏
裂化
裂解
原料
石油(脱水、脱盐后)
重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