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程恩富: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现实核心提示: 程恩富,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 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本部报告中, 程教授详细地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界定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各种社会现象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程教授不但分析阐述了当下的一些热点理论问题, 创见性的提出了一些观点, 还结合领导干部自身, 指出领导干部在学习政治经济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可谓面面俱到。该报告一气呵成, 没有任何加工成分, 宣讲家网站特贡之以飨广大领导干部! 程恩富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今天的主题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现实》,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界定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三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去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曾经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题进行了学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有重要的讲话, 在这个讲话中间, 就提到了今天要重点分析的社会基本矛盾。今年又号召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那么我们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理论。政治经济学就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所以社会基本矛盾, 也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那么这两年也强调: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丢, 那么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包含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所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我们是必须要掌握的, 这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掌握改革的一个客观规律。先讲第一个大问题,社会基本矛盾概念的界定,第一个概念就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力呢?一般来说, 是指劳动者运用和改进生产资料生产或提供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当然这个概念也有其他表述, 但是基调在学界是一致的, 那么生产力有哪些要素构成?这个在理论界也有讨论, 特别是在 80 年代 90 年代上半期经过充分讨论以后多数人认为生产力是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里面首先就是包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三个实体性要素,第一个实体性要素就是指劳动力或者劳动者, 第二个实体性要素就是劳动工具, 第三就是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里面又分为劳动对象, 和劳动的一些辅助的条件, 比如说容器啊, 比如说道路啊这些东西。所以这是三个实体性要素, 所谓实体性就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但是我们又知道邓小平也最早就讲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也有这样的一个含义, 那么科技它的地位是怎么样呢?我认为科技是一种渗透性要素, 渗透在这三个实体性要素之中, 比如说劳动者他一定是掌握着程度不同的科学技术, 劳动工具劳动资料里面也包含着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含量。所以它是一个渗透性的要素。那么还有一个就是管理, 管理它是一个协调性的要素, 是一个组织性的要素, 那么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教育培训, 我们简称教培, 教育培训它是密切的和科技和管理和劳动者的素质等等密切相关, 所以也有这个三大非实体性要素发生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用一个公式来, 我们说生产力它是等于括号劳动力加劳动工具,再加劳动资料,括号再乘以科技、乘以管理, 还可以乘以教育培训。那么所以过去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都出了不少生产力经济学的教材和著作,这里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阐述,那么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生产力是有三个力构成的, 或者说有四个力构成的, 这就是劳动力、自然力、科技力、管理力来构成。所以这些不同的说法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生产力的内涵, 它很丰富的内容。第二个概念就是生产关系,它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集成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具体表现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四大领域或者叫社会生产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中。那么其中所有制或者说产权关系, 产权制度是基础,所有制和产权关系都是表明人与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领域里面都是起着基础性的一个作用, 那么生产关系经典作家都有不同的论述, 不同论述的特点不同, 刚才这些就是把他们综合起来, 来下的一个多数人所同意的一个定义。第三个概念就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按照斯大林的说法就是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它的统一体就是生产方式。在马克思资本论或者在其他著作中, 马克思用生产方式的含义有七八种主要用法, 其中有的就单指生产力有的单指生产关系, 有的是指介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一个概念,就是有部分生产力的内容,也有部分生产关系的内容,过去苏联人也有在斯大林去世以后,一部分苏联经济学家就是这样讲的, 中共老领导张闻天 60 年代有一篇文章也是这样认为的。改革以后也有少数经济学家是这样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