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doc

上传人:1656403**** 2021/6/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内容】: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1课时。
【教材分析】:1、本课跨度比较大,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前四次围剿没有交待,直接介绍第五次围剿,学生容易犯晕。要接好这个茬。(如在前一节课教学中打下伏笔,介绍一下对于星星之火,国民党用围剿来对付,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等最好。)
2、本课内容繁杂,学生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帮助学生结合地图,理顺长征的路线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
3、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这一地位,给学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历史阶段。(这里不是要增加学生负担,只是点到为止。)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永远的丰碑》、《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从新闻报道、公益活动到电影、电视连续剧的播放,各种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我想回家”这个短剧,让学生来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任务。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理念】:遵义会议;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这三方面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又是教学难点。主要采用讲述法、角色体验法和启发式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去说、去动、去想、去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后面的自由阅读卡的内容。这里面提到了老红军黄镇的漫画。大致含义为黄镇在艰苦条件下仍然笔耕不辍。用手中的笔表现了红军战士生活战斗的情景。长征途中的风土人情、汹涌的大渡河、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寒冷的雪山、荒芜的大草地,都是他作画的素材。黄镇用几百幅漫画生动地记录这个他亲身经历过的伟大的历史事件。那么,黄镇在漫画中记录下来的长征是怎么一回事?卡中所提到的“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吗?这么恶劣的环境,红军是如何克服的?红军长征胜利了,有什么意义?等等,我们学习完这一课后,就会弄懂上述问题的。
[板书]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围剿”的失利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内容,看完之后,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