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湖南省常德至张家界高速公路路基施工
沉降监测及控制实施及经费预算
一、沉降观测目的:
常张高速公路沿线多为丘陵山区,不仅地形和土质条件复杂,高填深挖及半 填半挖极其普遍,而且公路全段存在较多的软基和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除此以 外还可能存在设计阶段尚未探明的不良地基等现象,这些复杂不利的因素对修 ,及时掌握 常张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沉降变形及其对公路建设质量的影响,可达到以下几 个目的:
1通过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全线地基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沉降偏大的地 基(如隐伏软基,未探明的溶洞等),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加以处理,避免对路 基的工后沉降和路面质量留下后患,如衡枣高速公路通过沉降观测发现了三处 沉降偏大并难以稳定的地基(非软基,但填方高,地基较差),从而由衡枣公司及 时安排进行了注浆处理,益常高速公路在设计阶段未探明某隐伏软土地基(后查 明为古河道)在施工过程中也未及时发现这一问题,从而出现了工程完工后地基 沉降过大导致路面破坏的现象,路面重新破坏处理造成的损失达700-800万元, 而进行沉降观测则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2通过沉降观测可由此确定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等各结构层次的施工时间 表,使工期的安排具有明确的依据,由此保证全段路基不会出现导致路面开裂的 工后沉降发生,如耒宜高速公路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安排施工,通车后一年多时间 尚未出现由于沉降而导致的路面开裂等现象,而与此相反,湘耒高速公路由于未
进行沉降观测,在工程完工后就出现了一些由工后沉降引起的纵向裂缝.
, 及时掌握桥头台背的沉降变化情况,并由此安排各结构层次的施工时间,从而避 免较大工后沉降的发生,避免通车后桥头搭板的破坏.
致路面开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填挖交界差异沉降的监控量测可及时掌握差异 沉降的变化情况,并通过侧向位移的观测进一步了解导致差异沉降偏大的原因, 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工程措施,更重要的是可根 据沉降速率的变化合理安排各结构层次的施工时间.
5通过沉降观测可及时发现路基施工过程中地基和路堤填土的沉降变化情 况,从而及时发现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或填土种类对路基沉降的影响,以便及时 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
6在常张高速公路进行沉降观测,有利于全体施工和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 的重视,从间接上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
二沉降观测方法
(一)观测点的布置
根据常张高速公路全线线路长,不良地质现象较多的具体情况,采取全线观 测,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断面进行分层 观测,以研究了解不同地基条件、不同填料、不同压实度的高填方路堤在施工期 随填方高度增加而引起沉降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明确这些条件下地基和路堤各 分层沉降变化的内在机理,分析了解不同条件下路堤压实度的合理取值。在此前 提下,对不良地基进行全面的施工期沉降动态观测,以便随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
地基沉降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此同时,当路堤填至95区或 93区后,对全线路堤进行总沉降观测,以便控制和预测底基层和面层施工前后 的沉降变化速率,从而达到避免高路堤、不良地基、填切交界、桥头台背填土的 过大沉降或沉降差而导致路面开裂或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观测点的布置按如下 原则选择:
1、典型断面分层观测
观测内容:施工期的孔隙水压、地下水位、地基及路堤的侧向位移及沉降 观测。
观测目的:了解不同处理方法地基的固结与沉降情况,以便研究高填方路 堤下不同厚度软基的最合理处理方案。
观测地段:不同处理方法的深厚软土地基段
b高填方填石路堤、高液限粘土等不良填土的高路堤
观测内容:膨胀量、分层沉降观测及侧向位移。
观测目的:了解较差填料在不同压实度、不同填方高度、不同气候条件变 化、不同填土含水量情况下的路堤分层沉降或膨胀变化规律。
观测地段:膨胀土、填石路堤、高液限粘土等。
C岩溶发育区
观测内容:分层沉降观测及侧向位移。
观测目的:了解不同处理方法岩溶区的路基分层沉降变化规律。
观测地段:不同处理方法的岩溶区等。
d填挖交界
观测内容: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层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
观测目的:研究了解自然坡度较陡,填挖路堤高差大于8m的填挖交界处, 由于受挖方边界影响而导致的差异沉降变化规律及其与填方 高度、填料、自然坡度等因素的关系及引起差异沉降的内在机 理。
2、 地基沉降观测
观测地点:软基地段、岩溶发育区及其它不良地基地段。
观测内容:地基沉降观测。
观测目的:判断在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