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心肺复苏.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肺复苏.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肺复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肺复苏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为紧迫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的最初的急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又称为心肺脑复苏( CPCR )。一、发展史早在 1947 年美国 Claude Beek 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除颤器材不断改善; Peter Safer 1958 年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 因为简单易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 1960 年 William Kouwenhoven 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 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的结合, 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法, 构成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 1966 年全美复苏会议对 CPR 技术加以标准化; 1985 年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对过去的 CPR 标准进行了评价和修改,并强调 CPR 的目的比仅仅是使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而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后者更为重要,将 CPR 的全过程称为 CPCR 。美国心脏病协会后将 CPR 的标准改为指南,不断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发起并组织在 Dallas 举行数次国际会议,将指南修订成心脏病紧急救治和 CPR 国际指南(《 International Gaidelines 2000 for ECC and CPR 》), 2000 年发表在 C irculation 杂志上,对规范和统一 CPR 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二、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和诊断(一)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导致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众多, 80% 以上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所致, 20% 左右为其他原因。 1. 心血管疾病(1) 冠心病(占 80% ): 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栓塞等。(2)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 冠状动脉口狭窄、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畸形等。(3) 主动脉疾病: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发育异常( M arfan 综合征等)。(4) 心内膜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二尖瓣脱垂。(5) 心肌疾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克山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 心脏肿瘤:心房黏液瘤、心脏间皮瘤等。(7) 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肺动脉栓塞、遗传性 Q-T 间期延长、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等。 2. 非心血管疾病(1) 意外事件: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窒息等。(2) 中毒:有机磷农药、灭鼠药、工业毒物、食物中毒等。(3) 各种原因所致严重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4) 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严重酸中毒、高钾血症等。(5) 药物所致恶性心律失常: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6) 脑血管意外和重症坏死性胰腺炎。 3. 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操作中的心脏呼吸骤停(1) 心包和胸腔穿刺。(2)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3) 嗜铬细胞瘤摘除术中和心脏手术过程中。 4. 迷走神经受刺激致反射性心脏呼吸骤停(1) 气管造口,气管插管、,咽喉、气管、支气管吸引———咽心反射。(2) 压迫双侧眼球、双侧颈动脉窦———窦弓反射。(3) 胸、腹部手术,牵拉肺门或肠系膜。(4) 其他:如胆心反射、妇科检查等。 5. 麻醉意外(二)心脏呼吸骤停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1 .主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即在常温下,心脏骤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