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图分类号】+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xx)03-0023-03 【摘要】目的:分析脑部多发性硬化的常规MRI表现,寻找有鉴别意义的MRI征象。方法:回顾在我院住院病人中临床确诊脑部多发性硬化2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常规MRI上斑块数量、分布、形态、大小以及信号特征,与脑囊虫、梗死、非特异性白质病变等比较,寻找有鉴别意义的MRI征象。结果:26例脑部多发性硬化共有斑块326个,其中最少者10个,最多者50个以上。分布上侧脑室旁最多见,其次为皮层下白质、胼胝体及脑干,小脑斑块最少。形态上急性期为卵圆形或圆形,有膨胀感。大小从几毫米至3cm不等,周围可有水肿,慢性期斑块趋向于片状。T1WI呈略低信号,有等信号边缘,T2WI为高信号,急性期由于斑块与水肿在T2WI上的不同,表现为“核心”现象。结论:脑部多发性硬化的常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应与脑囊虫、脑梗死、弥散性硬化、血管炎及脑部血管病等鉴别。 【关键词】脑部;多发性硬化;MRI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是脑和脊髓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又以脑部发病为多见。MS的确诊靠临床,但MRI一直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临床检查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确诊MS的常规MRI表现,以期寻找有特征性的MRI征象,提高MRI诊断MS的特异性。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xx年10月~20xx年5月住院病人中,经临床确诊的MS病例26例,并收集同期脑囊虫、脑梗死、血管炎等所造成的脑白质病变病例共21例。MS病例中,男7例,女19例,年龄15~63岁,其中23例为50岁以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1例有昏迷,2例有下肢瘫痪,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复查MRI。 MRI检查利用HITACHI ,26例患者均行常规MRI检查,包括矢状位T1WI,横断位T1WI、T2WI、FLAIR,1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包括矢状位T1WI,横断位T1WI,冠状位T1WI。扫描参数为T1WI(TR=500ms,TE=15ms),T2WI(TR=4000ms,TE=100ms),FLAIR(IR=120ms),矩阵256×256,层厚7mm,间隔1mm。 2 结果 26例MS患者脑部MS斑块共约326个,最少者10个,有19例MS斑块在12~18个之间,1例约为55个,4例见脑内弥漫小斑块状异常信号灶。斑块分布以两侧脑室旁最多见,位于侧脑室周围的病灶常有典型表现,长圆形病灶的长轴与大脑或侧脑室长轴相垂直,即所谓“直角脱髓鞘征”。其次为额顶叶皮层下、胼胝体、脑干。小脑内有病灶,但少见。斑块大小约几毫米至3cm不等。急性期斑块呈卵圆形或圆形,有膨胀感。T1WI呈低信号,边界清楚,周围可见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此期斑块周围可以有水肿,与真正的斑块有信号上的差异,呈现片状略高信号中边界清楚的卵圆形或圆形更高信号灶,中央斑块类似一个核心。增强MRI检查中,有9例表现强化,形态多呈大小不等的环形、小片状或小点状,环形强化部分强化环有的不完整或形态不整。5例脑囊虫病例病灶分布较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