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棚户区改造相关问题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棚户区改造相关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蓝天 2021/6/26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棚户区改造相关问题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棚户区改造相关问题分析
棚户区改造相关问题分析
一、棚户区的形成原因、改造方式及意义
棚户区房屋建筑面积小、标准低且居住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极 差,大部分棚户区居民生活十分困难。恶劣的生活条件使棚户区孕育 着深刻的社会矛盾,极易发生群体性冲突,影响着社会稳定,严重制 约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城市对城 市棚户区实施了小规模的局部改造,由于受资金等条件限制,改造的 规模较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2005年,原建设部出台了 《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在东 北地区实施振兴战略中,率先开始探索大规模改造城市棚户区的途径 及方式。2008年以来,随着棚户区改造工作不断深入,棚户区改造 范围逐步扩大为国有工矿棚户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企业棚户区、林 区棚户区和垦区危房改造,并将其全部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范围。
(一)棚户区产生的历史原因。
一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建住房。由于当时没有政策限 制,部分人员可以通过自建住房的形式解决住宿问题,随着时间的推 移,结婚生子,人口增加等原因,在原住房周围搭建了很多房屋,由 于建造时间久远形成了棚户区。
二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事业统一搭建的集体宿舍。随着企、事 业单位的改制,部分企、事业单位发生了关、停、并、转等情况,一 些集体宿舍所隶属的单位效益不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修,甚至出 现质量问题也没有人管理,长年累月的逐渐沦落为棚户区。
三是城乡边缘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之后的居住房屋。随着城市化 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居住在城乡边缘的农民在农 业用地被征用后转为城镇居民,部分原村民出于出租房屋的目的,在 利益驱动下违章建筑房屋,久而久之形成大片棚户区。
(二) 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方式。棚户区改造的关键是土地和资金。 为解决这两个难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无 论是财政投入、建设用地还是税费政策等,都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 以东北某省为例,该省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对地块位置较好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户区,通过市场化运 作,以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改造。首先由政府划定棚户区改造地块, 然后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拆 迁和回迁房建设,剩余土地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建设商品房。政府 帮助协调拆迁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城市棚户区主要采取这一改造 方式。
二是对开发价值不大的棚户区,由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出资组 织拆迁安置,收购土地实行“净地”出让。
三是对不具备开发价值的棚户区,如处于采煤沉陷区煤矿棚户 区,则由政府组织,个人和政府共同出资实行异地安置,土地有政府 负责提供。
四是对林区、垦区分散居住的危旧房则采取政府按户补助,由居 民自行新建或维修的方式。
(三) 棚户区改造的意义。
一是棚户区改造可以有效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住房制度改革以 来,房地产开发发展迅速,人民群众通过购买商品房等不断改善居住 环境和条件,但是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他们改 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通过棚户区改造,能够有效改善困难群 众的住房问题,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棚户区改造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棚户区都是平 房,土地利用率很低,通过棚户区改造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