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谚语与生活
“谚语与生活”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梁金玲 评析:王芳
一、教学内容:辽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谚语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短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人民群众经验积累的形象而又富有意味的概括,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它在日常运用中靠口耳相传逐渐固定下来,所以语言形象、简练、朴实、自然、通俗易懂,便于记忆。谚语包罗万象、取材广泛,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知识和经验的结晶。谚语作为一种实践验证有价值的经验结晶,对人类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谚语的产生、发展、传承以及谚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谚语、感受谚语在生活中的魅力,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谚语的含义、内涵,搜集谚语,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其语言的感染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重点掌握调查的方法,培养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参考书籍、上网等手段观察记录、访谈记录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意设想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围绕“谚语与生活”这一主题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逐步养成勤于动手、乐于合作、热爱生活、尊重科学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确立小组研究主题。(1-2课时)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3-4课时)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课时)
4、 第四阶段:设计与制作阶段。(2课时)
第一阶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纸卡、活动计划表。
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常听到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我布置同学们收集谚语,不知道你们查找的情况如何,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验?
(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说一句谚语。)
1、图一:一小男孩边走边吃。
图二:该小男孩捂着肚子,很痛苦。
(谚语:病从口入)
2、图一:池塘内许多小鱼跳出水面。
图二:下起了盆大雨。
(谚语: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3、图一:冬天田野里一片雪白。
图二:秋天,各作物大丰收。
(谚语:瑞雪兆丰年)
师:看来你们真的下了功夫,不但会说谚语,还知道它在哪里运用,不过老师还是想问问,你们听了这么多谚语,找了这么多谚语,那么你们知不知道到底何为谚语,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本次主题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谚语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此情境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出问题,确立子课题
师:对于谚语,你们最想了解什么呢?
(一)根据兴趣提出问题。
。
,并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记录在纸卡上。
。
(二)整理问题,确立子课题。
1、学生整理问题。
2、确立子课题。
(预设如下问题):
活动目的:
了解学生的研究进程,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