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比较文学中关于契诃夫和鲁迅的比较之多,笔者从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入手比,试图比较分析两者创作的异同点。如创作的手法,作品情感的倾向,人物的塑造等等。关键词:鲁迅契诃夫比较文学狂人讽刺鲁迅文学与契诃夫文学的比较鲁迅,一个为众人皆知的名字,一个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从《阿 Q 正传》到《孔已己》、从《药》到《狂人日记》,从《彷徨》到《呐喊》,再到《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自己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子, 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及“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千古名言‘。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他就是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 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他是 19 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 他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裳、心灵、思想;人的智慧上应当是明豁得,道德上应该是清明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明的”。他也曾和鲁迅一样关注人类的精神世界“知识分子,偶然遭受一两次痛苦,便会觉得这个刺激过于强烈, 便会大叫起来;可是广大的群众,无时无刻不受着痛苦的压迫,即便感便麻木了,他们在大街上或者在住宅中所能看见的,只有沉默的人们, 毫无声息地在活着动着他们到了过于痛苦的时候, 反而只吹一声口哨。”他就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科夫。- 契诃夫与鲁迅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家, 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 但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 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 然而, 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甚至人称鲁迅为" 中国的契诃夫".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说过: “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们的弱点这一点,鲁迅和契诃夫是相似的。”郭沫若为纪念契诃夫逝世四十周年曾专门著文,认为“鲁迅与契诃夫的极类似,简直可以说是孪生的弟兄。假使契珂夫的作品是“人类无声的悲哀的音乐”, 鲁迅的作品至少可以说是中庸的灵魂的写实主义”。他感觉前期鲁迅在中国新文艺上所留下的成绩, “也就是契珂夫在东方播下的种子”。同一个地球, 不同的地域, 两个不同国籍的人, 去碰撞出无数火花, 向人们昭示着他们的共同与不同。(一)契诃夫和鲁迅笔下的“狂人”契诃夫和鲁迅在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物,那就是“狂人”。契诃夫笔下的“狂人”诞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 他笔下的狂人与众不同的是,都是一些睿智的学者、思维活跃、具有超越时代的意识,可以说他们都是俄罗斯思想界的先驱,是俄罗斯这个巨大的沉闷的套子里的最坚决破坏者。鲁迅受契诃夫影响至深。鲁迅的整个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狂人日记》和《第六病室》有着十分相通之处。如《第六病室》里病人格罗莫夫的心理,处于《狂人日记》的狂人的感觉,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作出相似的、病态的、恐惧的反应。一个是被虐狂一个是迫害狂,可以说这一疯、一狂都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封建社会”但是由于东西方传统和文化的不同鲁迅的狂人在侧重上却各有不同,这都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契诃夫的小说有着鲜明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