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_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_小数乘整数
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 2 ~ 3 页例 1 、例 2 及 “ 做一做 ” ,练习一第 1 ~ 5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 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 课件呈现 “ 放风筝 ” 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 课件呈现 “ 买风筝 ” 的情境(例 1 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2.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 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 3 个蝴蝶风
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 “ 元 ” 为 “ 角 ” 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 “ 元 ” 为 “ 角 ” 算法的算理
1. 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 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 “ 元 ” 为 “ 角 ” 的计算方法。
( 1 )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 3 )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 ppt 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 4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 “ 买 3 个蝴蝶风筝多少钱 ” 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 “ 元 ” 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 “ 角 ” (或 “ 分 ” )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 和评价化 “ 元 ” 为 “ 角 ” 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化 “ 元 ” 为 “ 角 ” 的计算方法
1. 第 2 页 “ 做一做 ” 第 1 题。
( 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 2 )重点评价 “ 把 元看作 46 角 ” 进行计算的方法。
2. 第 2 页 “ 做一做 ” 第 2 题。
( 1 )学生独立完成。
( 2 )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二:直接通 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 元,超过了 6 元,买 7 个就超过了 42 元,所以 40 元不够。
( 3 )拓展: 50 元够吗?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2.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 “ 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
3.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4.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 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 pp 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 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 “0” 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 “” ,提问: 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 0 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2. 提问: “ 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 最后又做什么? ”
篇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