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21/7/1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_高中地理答题技巧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一)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即纬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地势;(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
  。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低纬小,高纬大;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
  (1)流域广,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二)
  1、人文地理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尤其是基础知识和答题模板的总结,必修三的复****应该淡化教材,重视案例研究的思路。必修三的三个核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评价的一般方法;重视整体性思维的培养。
  2、在作答说明、简述、分析类****题时往往需要前推一步。例如,在简述某地水能资源丰富,回答降水量大、干支流汇水面积大,径流量大;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即结论前推一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
  3、回答描述事物分布问题时,要分析出被描述事物和图示那些事物有联系,把对应的事物状况描述清晰即可。
  例如,描述塔里木盆地城市分布特点,结合所给的塔里木盆地区域图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分布与地形、河流、交通有联系,从上述点进行整理答案:城市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冲积扇);沿交通线分布。
  4、针对区域类试题,在回答区域问题、对其意义等此类问题时,把握先谈本地问题、本地状况,再谈系统内的问题,即对整体性影响进行描述。例如,说出甲区域过度发展棉花生产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整理答案:(本地问题)造成水资源短缺;(对系统整体性影响)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5、重视对题干中信息的提取与理解,需要的可以在试卷上画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例如,资料:20xx年11月26日,广东商企投资环北京园区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共话“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道路,共谋“环渤海”产业承接的方向。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广东省原有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被誉为“京津冀新星”的固安工业园区位于天安门正南五十公里,恰好位于中国的“咽喉地带”,可辐射中国北方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给相对饱和的广东经济圈带来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
  (1)分析“珠三角”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答案整理:劳动力成本较高;工业用地紧张(低价高)
  ;市场变化;资源(能源)短缺。
  (2)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工业类型有 劳动力指向性 。
  市场指向性 等。
  6、用十字分割法描述区域总体分布,例如描述事物的空间分布。例如我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7、可持续发展把握三个内涵作为思维模板即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三个入手点。例如:请结合M地(南方低山丘陵)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答案整理:(经济上)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社会上)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生态上)退耕还林还草;走立体农业道路(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渔业;缓坡土层较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果园等);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最终形成发散性思维,学会回答开放性试题。
  8、(河流待整理)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