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资本论《资本论》复习一填空题 1. 马克思出生于 1818 年5月5 日,死于 1883 年3月 14日 年9月 14日,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手稿,分别于 1885 年和 1894 年出版。 3.《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4. 纸币的流通规律: 纸币的流通规律以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 或银) 的实际流通的数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了流通所需的金属货币量,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量就会减少, 纸币就会贬值, 物价就会上涨, 这种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就称为通货膨胀。( 货币的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的流通速度货币的流通速度, 是指单位金属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 5.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 劳动生产力包含的因素: 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7. 不存在商品拜物教的 4 种社会:鲁滨逊孤岛、昏暗的欧洲中世纪、农村家长制社会、自由人联合体。 8. 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 发动机, 传动机构, 工具机或工作机。 9. 《资本论》副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 10. 资本与使用机器的第一口号:妇女儿童加入劳动力大军 11 、《资本论》研究的典型地点在英国。二、名词解释 1. 货币的本质或职能: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货币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个别必要劳动时间: 不同生产者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同生产者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有多有少) 3.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人类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劳动过程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是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下, 劳动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劳动过程, 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其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来说, 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工人所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不但要生产使用价值, 还要生产价值, 即生产商品; 不但要生产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 还要生产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生产不一定包含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而资本主义生产则是包含有剩余价值生产的商品生产, 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商品生产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形式下存在, 资本主义形式只是商品生产的一种社会形式。 4 权利的二律背反: 是指两个相互排斥但同样可以论证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