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docx

格式:docx   大小:7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docx

上传人:ogthpsa 2021/7/22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得体会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1982年,我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自治区计委的农业处(现在的发改委),从一个插队农村的青年学生,到扶贫处的普通国家干部,到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再到如今农牧厅副厅长。参加工作也快30年了,我一直从事着农业和扶贫工作。尽管身份在转变,责任也有所不同,但自始至终我只想做好一件事――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农牧厅副厅长马明如是说,他是生态移民的始作俑者,他是“大六盘生态总体规划”的先驱者。
  从20世纪国家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8000万人用7年时间内完成脱贫致富计划开始,宁夏当时制定了《双百扶贫七年计划》,就是100个乡镇,100万人的扶贫项目。积极地展开了两条移民思路:一条是吊庄移民,也可以说是插花移民,就是把山区的一部分人安排在川区生活,消减当地的生态压力;还有一条是1236工程移民,其实就是更大规模的吊庄移民。
  截至1999年年底这个项目总结时,宁夏依然有36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这些人一年的人均纯收入连800元都不到,投入和劳作都是负产出。2000年,在国家新的扶贫空间计划中,确认了中国还有500万人在本地通过任何努力都没有条件就地脱离贫困。当时,宁夏初步估计占50万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马明感慨不已:“我们的山区扶贫工作没少做啊,可是扶来扶去,贫困人口却只多不少。搬出来的人确实脱贫了,可是到山区一看,贫困状况照旧。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在增长,这样下去永远都拔不了当地的穷根。我们要扶贫就必须另谋出路。”
  2001年1月7日,在自治区计委农业处担任处长一职的马明到海原的南华山考察,当时的南华山还是牧场,当地农民靠饲养牦牛为生,也开垦种地。肆意放牧、开垦耕地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林。当时,马明就和同事们商量着让这些人搬出去,增加森林面积,保证生态环境。敢想敢干,回来后农业处的同志们就积极组织南华山当地农民的搬迁工作,把南华山当做宁夏的第一个移民试点地区。自此拉开了生态移民的新篇章。
  宁夏提出的生态移民概念,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起初,国家将移民试点工作定义为异地扶贫移民试点工作,并在全国安排了4个省区作为移民试点省区:南方是云南和贵州,北方是宁夏和内蒙。马厅长告诉我们:“我们宁夏的移民工作与别的地方意义不同,宁夏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都在林区居住,饮水困难、行路困难、土地瘠薄、连年干旱难以生存,并且与林业、木业、生态的矛盾都非常突出,我们的移民工作和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生态移民’这个概念,既出自宁夏也被宁夏落实得最好。”
  生态移民是整村搬迁,让搬出来的农民集体脱贫致富,也更加彻底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于恢复生态、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避免了吊庄移民时出现的反弹情况。生态移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最让马明高兴的是另外一件事:从泾源移到长山头农场的移民,搬过去后的第二年,有个泾源的小伙子娶了当地长山头的媳妇,马明知道后特别高兴,还专门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山区贫困地区的人来到发达地区的农场,农场的姑娘愿意嫁给他,这就说明他们融合了,是一种文化的差异、生活****惯差异的融合,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固原市六盘山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