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配 1 个幼儿单独操作的照片) 2、儿童的思维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配 1 个幼儿布置墙壁环境的照片) 3 、尊重儿童的探索。——建构主义学家(配 1 张幼儿专注组合, 老师在旁边递工具给他照片) 4 、认为生长是生活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因此,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反对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 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儿童的活动教育为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配2张照片:小的坐着听着发呆照片,大的老师与幼儿开心玩游戏照片) 6、现实生活成为儿童知识的来源。——陈鹤琴(幼儿购买东西数钱照片) 7、主张儿童走进活生生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把儿童直接感受的丰富经验与各个学科的术语结合起来,提升为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陈鹤琴(配1 张照片: 大自然中捉鱼照片再配“鱼没有脚”“鱼的身体滑滑的”句子) 8 、知识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即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融入主体世界的知识。——建构主义学家皮亚杰(配 1 张幼儿在超市排队付款的照片) 9 、知识既不来源于客体,也不来源于主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活动”。——建构主义学家皮亚杰( 配一张幼儿与老师做游戏照片) 10、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 乃是在幼儿时期在生命最初两年建构的。 3 岁已奠定下了身为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意大利蒙台索利教育家(配 1 张幼儿与妈妈进行亲子活动照片) 11、孩子头三年经验的重要性, 远远超过我们过去所想像的, 婴儿和学步的孩子,每个生活中简单的动作都是他们日后一切发展的基础, 没有什么比抚育头三年的孩子更重要。——美国哈佛怀特( 配幼儿几个月学爬行、走路、踮脚想办法拿东西的照片) 12、了解孩子是一个“好老师”的前提。而家访的重要原因是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环境、文化背景。——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配 1 老师与幼儿聊天的照片和 1 老师家访的照片) 13、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老师跟孩子共同行动的过程。文本是一种静态表现, 只有幼儿活动才是幼儿最本质的课程, 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配 1 张幼儿提问“树干怎么变红了”,另1 张操作树枝插在颜料中照片) 14、独处与集体学习使大脑发育是不同的。——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配 1 张独处学习照片和 1 张集体争相发言的照片) 15、让孩子在不同活动中忙碌着, 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杜威(配 1 张中午起床幼儿穿衣叠被子放拖鞋的照片, 1 张体育运动中拿器械的照片) 16、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著名教育家陶先知(配1 张洗手与吃饭的照片,1 张轻轻走路不影响别人睡觉的照片, 1 张敲门照片) 17、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印度诗人泰戈尔配1 张幼儿双手倒茶给妈妈喝照片,配 1 张大女孩亲密的挽着妈妈手走的照片,配 1 张女管理者得到很多人拥护与尊敬的照片) 18、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陈鹤琴(配1 张春天老师栽树孩子帮忙的照片, 1 张参加部队训练照片) 19、我们不是来读死书的, 我们来创造一个新世界。——陈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