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知与行.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知与行.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6/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知与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1 1 知行观: 即认识论。随着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认识问题已引起先秦哲学家的重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认识的来源、认识过程和求知方法的问题。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者,但强调“学而知之”。兼重学与思、知与行。墨子提出三表,以为判断言论是非的标准。孟子区别“耳目之官”与“心之观”的不同职能, 指出“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老子区别“为学”与“为道”,否定感性经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认识方法。后期墨家把认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注意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在认识中的作用。荀子对认识的来源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既注重感性认识又肯定思维的能动作用,对先秦哲学的认识论进行了总结。 2 知行观哲学理论: 知行观:在中国哲学中,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有: 行先于知,由行致知;知之明也,因知进行;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知行并进,相资为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由于受当时的社会条件的限制,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知行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别具特色的问题之一。宋明以来,它以个人为主体, 主要围绕着知行的先后,分合,轻重,难易展开讨论的,这可以看作中国古代知行观的范式。王夫之穷尽了这一范式的发展余地,成为中国古代知行观的集大成者,在王夫之知行观的抽象理论中包含着封建主义的思想内容。知行观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朱熹知行观强调知难行易、知先行后, 与传统知行观形成鲜明对比。明代王守仁首先在理论上反对传统知行观中对知行分先后轻重,而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关于知与行的格言: “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三思而后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博学而不穷, 笃行而不倦”“知而弗为, 莫如勿知, 亲而弗信, 莫如勿亲”“不如虎穴,不得虎子”“未知事实,不可虚行”“知无不言,言无不行”“山居者知山,村居者知林,耕者知原, 渔者知泽”“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论先后, 知为先; 论轻重, 行为重”“方其知之, 而行为及之, 则知简浅”“讲得一事, 即行一事, 行得一事, 即知一事”“行, 可以得知之效;知, 未可以得行之效”“学而必********又必行”“及之而后知, 履之而后艰”“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3 知行合一: 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 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 不仅要认识(“知”), 尤其应当实践(“行”), 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明武宗正德三年( 1508 ),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 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 主要指人 22 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 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 知行关系, 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 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工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 良知" 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 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 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4 知难行易基本释义: 【注音】: zhīnánxí ngyì 【释义】: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出处】: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 “诸君要知道知难行易的道理,可以参考我的学说。”思想来源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的认识论学说。中国古代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说法,历来为人们所遵奉。孙中山从资产阶级

最近更新

乒乓球比赛策划书(11篇) 33页

2024年感动的一件事作文9篇(实用) 11页

青海民族大学体育专业(3篇) 4页

邮政员工辞职报告(十二篇) 10页

2024年想念一个人思念句子 11页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名师.. 7页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实用.. 7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精品附答案 7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7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9页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 6页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测试卷.. 7页

2024年总经理办公会的会议纪要(7篇) 25页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 6页

2024年性格的自我介绍汇编(15篇) 20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7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 8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培优.. 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测.. 7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7页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名师系.. 9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 8页

2024年02月浙江绍兴鲁迅中学招考聘用青年博士.. 5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8页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 7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预热.. 7页

2024年快递合作协议书模板汇总5篇 21页

单位接收函模板 实习单位接收函 1页

2024年成都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