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而且要使学生
初步了解实验一分析一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强化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为此新教材也作
了调整,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 获得丰富、具体的凸透镜成像的感
性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社会”的思想。在探究过程中,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 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 发现问题、激化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作为进行探究与创造的
手段,不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重要的还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 达到了培养情
感领域的功能,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 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的精神。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
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 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 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 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
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
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 测量什么、记录
什么?分析论证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
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 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让学生
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
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
系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
(1)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多媒体、照相机模型、投影仪、投影片。 学生:每两位同学一组,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一套。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指导学生用桌上的凸透镜观察老 师,观察书上的字;同时⑴让照相 机底片处放置毛玻璃,在毛玻璃上 呈现出人像;⑵将投影片通过投影 仪投影到天花板上。
同时引导:通过小小的凸透镜我们 可以看到这么多的现象,成的像有 缩小、放大,有倒立、正立, 看来 它的本领真小小, 它的成[家肯定遵 循一定的规律,由此引出课题。
用凸透镜(生活中的 透镜)观察周围的景 物,比较看到的现象。 同时对看到的现象进 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