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未来十年的环境作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未来十年的环境作文.docx

上传人:feng1964101 2021/8/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未来十年的环境作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未来十年的环境作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未来十年中国营销发展趋势全文如下:
  
  经过4年时间的漫长谈判,20xx年12月10日,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和丽斯达公司的董事长李志达终于在北京签订协议:小护士品牌、除了李志达之外的所有管理团队、遍布全国的280,000个销售网点以及位于湖北省宜昌的一个生产基地,小护士的财务报表,在20xx年上半年间都将纳入欧莱雅体系之中。
  在控制了中国化妆品中高端市场之后,跨国化妆品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低端产品上,而这部分市场,在过去一直被本土品牌控制,在护肤品上尤其如此。这一次欧莱雅放弃了推广自主品牌的努力,而采取了直接收购行动。
  小护士只是开始,仅仅两个月过后,1月23日,欧莱雅再次出手,将在中国大中城市影响力相当大的护肤品品牌——羽西收入囊中。随着欧莱雅的频频出手,中国本土3大中低档护肤品品牌中的两个已经被跨国公司收购——资本正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威力。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宽,我们就会注意到,20xx年已经成为中国营销的一个转折点——依靠单纯营销技术迅速崛起的神话,将会越来越少,而企业发展壮大更多将会依靠重组、兼并、收购这些资本运做手段。
  不仅仅是欧莱雅、达能国际这样的巨头在从事资本运做,完成原始积累的本土企业家们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挥动“资本杠杆”。20xx年太太药业、东盛集团、香港梁氏集团(索芙特)、万基集团等药品保健品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不约而同开始资本运作和收购,太太药业的朱保国和东盛集团的郭家学两年中间,竟然3次上演对手戏,显出巨头们对于资本运做的热衷。与此相映成趣,白酒行业的老大五粮液、白色家电中间的科龙、黑色家电中的TCL、化妆品中的欧莱雅等均开始大规模的资本运做。
  医药保健品、家电、白酒、化妆品等行业中的翘楚们,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后,面对市场的挑战,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进行资本运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兼并、收购、重组,这些举动证明,中国市场的门槛在提升,同时也显示出,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大。收购、兼并、重组,在下一个十年,资本运作是中国营销人不得不学会面对的事实。
  
  在孟加拉生产的衬衫,1美元出口到美国,贴上名牌商标就能销售100美元的事实,刺激着中国企业家的神经。“资本是船,品牌是帆”,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尝试着走出中国,并建立自己的品牌,尽管成绩并不显著,但中国得企业家们一直在努力。
  20xx年中国企业更改、修正品牌的努力,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建立更强大品牌的趋向,在这些企业中间,联想更换品牌无疑最具有代表性。
  早在2002年,业界就传出联想集团将会更新企业品牌的说法,但一直没有取得联想集团的确认。20xx年4月28日,联想宣布弃用已有15年历史的Legend标志,不久之后又决定弃用沿用十年之久、为联想立下汗马功劳的“联想1+1”品牌。促使联想忍痛更换企业品牌的原因是:其使用多年的“Legend”一字,在全球各地早已通用,致使联想集团在很多国家无法以“Legend”一字取得商标权。
  取代Legend的新品牌标识Lenovo,是由“联想(Legend)”与“创新(innovation)”两者合并的新创字,具有“联想创新产品”的意义。联想集团希望通过更换品牌标识,能像TCL和海尔(Haier)一样,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xx年更换品牌的不仅仅是联想,太太药业、夏新电子等均更换了长期使用的品牌。愿意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放弃眼前的利益,修正不合适的旧品牌,在联想、夏新等更换品牌的背后,正是中国企业建立更强、更有影响力品牌的决心,以及通过建立强大品牌获取更高商业利润的企图。
  _-----杭州300字三年级。  中国正在走向全球车间,但是“代加工”的低附加值,决定了将下一个十年中间,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性品牌,将成为有雄心的中国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0xx年初,一则新闻让中国保健品行业人士前所未有的紧张起来,这个新闻中说:安利在2002年保健食品销售额达到30亿元(安利全部产品的销售额为60亿元),几乎占据整个保健品市场份额的15%;这个销售额,已经超过了中国本土保健品企业前3名销售额的总和;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消息称:安利中国20xx年保健品销售额可能高达60亿元,而安利中国在20xx年的销售额则高达100亿元。
  作为全球知名的直销企业,安利在1992年前后进入中国,1995年安利在中国正式开展了直销业务,仅用了两年时间,1997年安利在中国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元大关。1998年受国家规范传销政策的影响,安利在中国的营业额下降到3亿元,但仅仅两年过后,2000年安利中国的销售额一跃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