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狱中书简》教案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狱中书简》1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3、学习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和革命家,她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雨中,她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显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讲解】
?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尤其是夜莺啼唱一段,寄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生命、生活和自由的美好感觉、热烈向往和热情赞美,尤其表现出女革命家的激情、坚贞、优美、精致的感情品质,身处逆境却充满乐观、信念坚定、情趣美好、热爱爱众生的高尚情怀。
?
有顽强的生命力。
,为何却有闲情逸致来描写那么多的植物和动物?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像一道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描写?
前者拟人,在于表现人的感觉,表现革命者蔑视黑暗的高贵精神、压倒黑暗的自豪气概、自由必胜的坚定信念。
后者为比喻和通感,在黑暗背景下转化为视觉,对比更鲜明,更表现出清脆亮丽的莺啼,更突出所寄寓的革命者精神气概的灿烂夺目。
?最后一段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有四处写到阴郁的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一是随后很快被愉快基调淹没。二是正由此反衬,突出了生命的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别是最后一段,激荡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
表达了作者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豪情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
革命乐观主义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以及崇高伟大的革命理想。
,对我们有何启发?
无论怎样艰难的处境都要勇敢乐观地去面对。
篇二:狱中书简教案1
《狱中书简》教学
一、教学目标:
,把握描述的顺序。
、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的主题,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
二、教学重点:
,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
三、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的主题。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
罗莎·卢森堡(1871-1919),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犹太资产阶级家庭,1893年参加创立波兰社会民主党。后移居德国,参加德国工人运动。俄国一九0五年革命爆发后,回波兰参加反沙俄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