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古代文学.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文学.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文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明代传奇四大声腔: 随着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戏曲的腔调也在迅速地变化、丰富着。多种戏曲腔调的兴起, 构成了明代“传奇”的腔调。一些主要的腔调伴随着“传奇”的兴起而称盛一时, 并且有着比较广泛影响。其中产生于明代的“四大声腔”尤为突出。这“四大声腔”分别是:浙江一带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和江苏的“昆山腔”。 2 、拟话本: 起源于宋元时期,主要繁荣是在明代,三言二拍为代表。三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扩大, 为满足市民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需要, 文人开始模仿话本的体制进行创作, 这类模仿的作品, 人们称之为“拟话本”。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 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实际上是白话短篇小说。 3、花部、雅部: 花部雅部, 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区分戏曲剧种的两个名称。清中叶开始, 花部被称为相间鄙俗之曲, 花部自然带有低俗、杂乱的贬意, 指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地方声腔被称为乱弹,雅部指昆山腔, 即所谓高雅、正统之戏剧; 来演唱传奇或杂剧。花、雅之争, 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以来戏剧舞台上属于雅部的昆剧与花部所属的梆子腔、皮黄腔、弦索腔和弋阳腔等各声腔剧种的三次竞争。 4、临川四梦: 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 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汤显祖的“四梦”是一种原本的真实,包含了深邃的思想内涵,以虚幻的纪梦方式,表明鲜明的价值取向。也有一位他的同代人王思任,用“《紫钗记》, 侠也;《牡丹亭》, 情也;《南柯记》, 佛也; 《邯郸记》,仙也。”概括了“四梦”的“立言神旨”。 5 、南戏四大传奇: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是元末名初南戏的代表作,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荆、拜肯定了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 赞美了他们对高尚的情操, 杀变现家庭伦理、兄弟之情、宣扬孝悌观念, 刘写刘知远由流浪汉到皇帝发迹变泰的故事。这些题材既贴近民间, 又显示出文人对戏创作的渗透。 6、宋元话本: 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反映的是当时城市下层市民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取向。具有个体意识弱化、群众意识增强, 且让人物服从于故事, 日常生活传奇化的艺术特色, 语言具有通俗化、民间化、口语化的特征。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 7、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份卑微, 以江湖习气标榜, 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 也经常指斥时弊, 讥讽朝政, 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又因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面广,诗歌题材来源广,能反映农民及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最擅长写景抒情。江湖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为刘克庄、戴复古与方岳。 8、诚斋体: 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 故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语言活泼自然, 饶有谐趣, 构思新颖独特, 风格爽朗轻快, 笔调生动幽默。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