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下雨了》
第一课时《模拟下雨》教学设计
宿州市第十二小学浍水路校区:陈快乐
一、教学内容
《模拟下雨》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变化的天气”中的第三课《下雨了》里面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课之前的一个单元是《热》,最后一课是《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那一课就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雨的成因与水的三态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实验器材和操作也十分相似。《下雨了》一课的本质内容应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不断变化。《下雨了》安排模拟下雨和测雨量两方面的内容,我选择的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模拟下雨》。
三、实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
2、把实验现象与自然界的降雨对应起来,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简单过程。
(二)、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培养:
1、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科学社会与自然
让学生明白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以及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模拟下雨探究雨的形成过程。难点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正确操作,细心观察,探究雨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实验操作。
六、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200毫升烧杯、石棉网、培养皿、冷水500毫升、冰块三至五块(每个小组准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大家说一说水的三态分别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是冰,液态是水,气态是水蒸气。老师:在
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水的知识。第8课,下雨了(板书:第8课 下雨了)
(二)、情景分析、提出假设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50页。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情景图。图中的四个小朋友完玩得真开心。大家注意到吗?贝贝却提出了一个好像很傻的问题: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呢?雨从天上落下,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太常见了,没有提出的必要。同学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老师引导:从前有一个孩子,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提出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牛顿。看来贝贝提出了一个让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水是怎样跑到天上去的,又是怎样变成雨落下来的呢?
(三)、实验证明
现在,我们就在这里制造一场雨吧!不要担心,不会从你的头顶上下雨的。我们在烧杯里模拟下雨。
请我们的小组长按照我们上单元测试水温的方法组装实验仪器。不同的是点燃酒精灯以后,在烧杯上放上培养皿, 并逐步加入冰块。加入冰块的目的是模拟高空遇冷。告诉大家一个常识,我们的大气层有两三千米厚,从地面开始,每升高100米,温度就下降0.6℃。高空确实很冷。(板书:活动1模拟下雨)
强调一下实验注意事项:各组同学在观察、交流的时候,不要对酒精灯火焰吹气,不要触摸加热部位,正确使用酒精灯。观察要细心、耐心,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我们这次实验的重点不是关注冰的变化并 ,而是观察烧杯里的水是怎样升到高处的,又是怎样从高处落下来的。
各组反馈水滴下的现象。要求学生熄灭酒精灯继续观察,并整理观察记录
(四)、交流分析
结束试验,各组汇报。
归纳:一分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