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孔子: 政治思想:(1) 提出“仁”( 核心)和“礼”的学说, 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 推行“德政”。(2 )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等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创办私学; ;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孟子:(1 )提倡“仁政”学说( 2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1)“天行有常”(2)“制天命而用之”(3 )重“礼”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老子:(1)“道”为世界的根本,以“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1)“道”是最高准则( 2 )齐物论墨家代表人物:墨翟。主要观点: 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 以此为核心, 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法家代表人物: 早期法家思想家都是政治实践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法家思想之大成者: 韩非子, 主要观点是: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 、汉代儒学①罢黜百家,倡导儒学背景: 汉武帝时代,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内容: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评价: 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 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②太学的出现汉武帝创建太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评价: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理学的成熟——朱熹;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 )周敦颐:为理生万物提供理论依据(2 )邵雍:寻找宇宙与人的统一,开辟理学道路(3) 张载: 开创“气学”一派, 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严格天、道、性、心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理学的成熟——朱熹: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1 )理气关系:理为根本。理气浑然一体。(2 )修养论:本体论为基础,循序渐进,仁为源泉,仁者无畏。(3 )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为依据,道的内涵为三纲五常,道掌握在儒学手里,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4 )文化典籍:集《四书》,并做注。(5 )影响:被后世作为官方正统儒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工具。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