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docx

上传人:仅仅三声 2021/8/1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知识认知的现状,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推动《献血法》的实施,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于2009年1~4月抽取无偿献血者620名献血人员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在献血知识方面缺乏全面正确地认识,通过宣传和健康教育,献血者在献血知识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健康教育,转变世俗观念和态度,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使血液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无偿献血;调查;认知现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b)-136-02
血液关系到人的生命,自《献血法》实施以来,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血液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对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非常重要[1]。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更需要懂得献血知识,献血不仅是奉献他人,而且还要自己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中,男310名,女310名;学历:中专200名,%,大专250名,%,本科170名,%;年龄18~30岁者315名,%,31~40岁305名,%。具体见表1。于2009年1~4月向参加本采血小组620名无偿献血者发放问卷,回收620份,有效率为100%。
表 1 献血者献血前和献血后对献血知识的认同率比较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2]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订的,调查内容分为:①献血者对献血知识认知的现状。②影响献血者献血的因素。③开放题:促进无偿献血发展的有效措施。

收集数据,将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描述,主要统计学方法为一般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一般结果
由表1可知,献血者献血前后对献血知识的认知情况差距是很大的,而更严峻的是,大多数人认为献血后会影响身体健康,需要加强营养,但是,专家认为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对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黏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死患者存在着高黏血症。因此,定期适量的献血会使血液黏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