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研究.docx

上传人:燕燕盛会 2021/8/2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研究
摘 要: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龙川坪岭头遗址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龙川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及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与籼稻有较近特征,与粳稻更相似,显示出龙川古稻的栽培稻性质;龙川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
关键词: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古栽培稻;考古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06-
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史前遗址中的古稻极难保存,古稻作遗存发现很少,粤东地区更是未见发现史前古稻的报导。由于资料贫乏,对岭南古稻研究甚少,粤东古稻研究更是缺乏。2006年,我们在查阅《中国文物地图集/广东分册》[1]和《龙川县文物志》[2]时偶然发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坪岭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一批古稻米。这引起了岭南栽培稻起源与分化研究课题组的高度关注,随后查阅相关考古报告和研究文献,均不见提及龙川古稻材料,可见这批珍贵材料至今没有公开报导,更没有进行科学研究。2006年12月,我们专程前往龙川县进行稻作考古,并在龙川县博物馆的陈列柜中见到了坪岭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米标本。在地处粤东的龙川县所发现的史前古稻材料,弥足珍贵。龙川坪岭头古稻的研究十分重要,对分析岭南地区栽培稻的演化与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学术界重视。

1 材料和方法
遗址概况与材料
坪岭头遗址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紫市镇仁里村,面积约2 450 m2,20世纪70—80年代曾试掘30 m2, m,出土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等50余件石器和泥质方格纹陶罐、陶访轮等,还发现有部分炭化稻米粒。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遗存属于石峡文化,年代距今约4 000—3 000年[1-2]。本研究对出土稻米进行了观察。
龙川古稻破碎严重(图1),可供观察分析的只有5粒,全为炭化米。其中4粒形态完整,由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博物馆提供。
参照系为普通野稻、粳稻、籼稻和八十垱古稻[3-6],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
方 法
笔者只对其中5粒形态完整的炭化米(图2)进行研究, 每粒古稻米顺序编号,在体视镜下用测微尺逐粒测量长、宽、厚。量纲单位mm,精度取小数点后1位,计算精度为小数后2位。
5, 4, 8系数,将其转化为新鲜稻谷[7];%收缩系数,转化为新鲜稻谷,以便在相同条件下与参照系进行比较研究。经过鲜谷指标复原后,用普野,籼稻和粳稻粒型判别函数对4粒古稻进行判别。

稻种间形质的距离测定,先将数据总体标准化,然后按欧氏距离公式进行测定。
ED=■
ED为欧氏距离;i为性状;j,k为种群。
粒型的属性判别[8],依以下函数公式计算:
f1=-+ 2X1- 1X2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