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环境教育论文:环境教学问题响应思考
本文作者:邢晨 耿瑞丹 李厚君 单位:哈尔滨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哈尔滨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环境教育按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可分为普通环境教育和专业环境教育两类。普通的环境教育课程是小学到高中的环境教育课程以及大学非环境专业的课程,这主要是培养大众对环境的整体认识和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破坏的后果。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普通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做了严谨详细地研究。国家很重视普通的环境教育,因为它的受众比较广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可以培养更多的人的环境意识,这对保护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该计划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作出了具体规定,即"要使学生懂得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杨帆,1998)
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热爱环境、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初步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增强环境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等。中学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环境的复杂结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使学生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等。(转自:杨龙海,2001)我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正在步入正轨,在努力加强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境知识的普及。环境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我国目前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有些学校一改环境教育渗透在其他学科的做法,环境教育单独设课,这足以体现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已经占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小学的《环境与卫生》,初中的《环境保护常识》等,高中的《环境保护》、《STS课程》、《环境调查》、《环境科学实验手册》大学的环境通识教育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环境素养,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活动上都较中小学的环境教育高了一个层次。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是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通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普通环境教育是鉴于全民的环境素质整体不高而实施的,是在社会上普及环境知识,传播环境理念,从而提高全民的环境素养,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发生了再去治理。对人类环境素养的培养,环境教育是最好的方式,比政府部门和环境机构的效果都要好。环境教育就是针对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环境教育的实施也要找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目前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这就需要对人的意识进行优化,培养人类的环境意识。有人说,环境的污染首先是人类意识的污染。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意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环境教育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培养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来讲,也就是从理想角度出发,环境教育能优化人类的环境思想,让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甚至杜绝环境问题的发生。但是现实社会中人类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无休止的破坏环境,使得环境问题急剧的扩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环境教育的干预。环境教育试图寻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这是任何一个集团或组织都无法超越的利益,成为全人类改变现实环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