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于海洋动物科普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海洋动物科普知识.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1/8/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海洋动物科普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页 /总页数 7 页
关于海洋动物科普知识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海洋动物科普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箱形水母】
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种类繁多,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大量轶事证据显示,每年有数十人甚至100多人命丧箱水母之手。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单是在菲律宾,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于箱水母的***。科学基金会表示:“在很多国家,箱水母酿成的悲剧并不需要签发死亡证明,因此,全世界的箱水母致人死亡事件发生数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虎鲨】
虎鲨是鲨鱼家族中仅次于噬人鲨的凶猛残忍的食肉动物。一岁的虎鲨就已有38厘米长了。成年虎鲨可以长到9米左右,当饥饿的虎鲨胃口很大,只要发现移动的物体,它就会紧追不舍,伺机发动攻击。虎鲨的食性很复杂。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1目。本目仅有虎鲨科1科,虎鲨属1属,约8种。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眶上突起显著,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鳃孔5个,最后3~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鳍宽大。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中国现有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第3页 /总页数 7 页
虎鲨类早在古生代石炭纪就有化石记录,中生代最为繁盛,到新生代渐衰落。是一类中小型鲨鱼,,体笨重。栖息底层,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用背鳍棘御敌害。体黄色并具黑色横纹,是避免敌害的警戒色。虎鲨每次产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圆锥形角质囊,卵囊末端曳有长丝,借以固着于附着物上。
【石鱼】
石鱼,又名绣花针。为庐山特产“三石”之一。因为它生长在石涧和因瀑布造成的涧穴中,利用它特有的功能——吸盘,栖附在水中的岩石上,或涧崖的石缝间,故名“石鱼”。又因体形小如针,故又名“绣花针”。石鱼的高度恰好是现在水文观测的零刻度,极高的科学价值。除此之外,在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北票市,锦州市义县等地也有一种名为石鱼的化石,该石为白鲟、狼鳍鱼等鱼类化石,《石雅》载之为“石鱼”。
【河豚】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俗称:河鱼豚、挺巴鱼、气鼓子。学名:FugnrubripesT鳃孔宽大。体被圆鳞或栉鳞。侧线高位。背鳍很高,鳍棘细长,鳍膜深裂;胸鳍甚长大,伸越尾鳍基,鳍膜深裂;腹鳍胸位。尾鳍圆形。体色华丽,多为红色,具暗色横带。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海域,为小型海洋鱼类。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有的见于深水。常成对游泳,遇敌时,即侧身以背鳍鳍棘向对方冲刺。鳍棘具毒腺,人被刺后剧痛,严重者呼吸困难,甚至晕厥。夏季产卵,卵浮性,粘连。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蓑鲉的肉可食用。
蓑鲉的鳍很大,但不善于游泳,往往躲在礁缝中,等猎物接近时便立刻捕捉。背鳍有***,平常由一层薄膜包围着,当遇到敌害时,膜便破裂,而用***攻击对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