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740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9/4 文件大小:2.6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
D
目 录
一、基本现状 - 1 -
(一)建设总量持续增长,支柱产业地位突出 - 1 -
(二)住房质量明显改善,综合品质稳步提升 - 2 -
(三)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区域示范作用明显 - 2 -
(四)市场监管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 3 -
二、形势分析 - 3 -
(一)“十二五”住房发展面临的机遇 - 3 -
(二)“十二五”住房发展面临的挑战 - 4 -
三、指导思想 - 5 -
四、编制原则 - 6 -
五、规划目标 - 7 -
(一)住房需求 - 7 -
(二)目标任务 - 7 -
六、重点工作 - 9 -
(一)进一步优化住房建设空间布局 - 9 -
(二)进一步提升住房质量和宜居品质 - 11 -
(三)进一步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格局 - 12 -
(四)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 - 14 -
(五)进一步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 15 -
(六)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秩序 - 15 -
七、保障措施 - 16 -
(一)建立各相关部门分级负责制 - 17 -
(二)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指导 - 17 -
(三)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配合 - 17 -
(四)发挥年度计划的指导作用 - 17 -
八、附件 - 17 -
- 2 -
苏州工业园区住房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部署,加强对“十二五”住房建设的统筹与指导,明确未来住房发展目标,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住房发展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依据《苏州工业园区2011-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
园区自开发建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房地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人居环境质量迈上新台阶,市民居住水平实现新跨越,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在市区总体领先、品质率先的市场地位。
(一)建设总量持续增长,支柱产业地位突出
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园区房地产业紧跟时代步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园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苏州市区房地产市场确立了主导向和主市场地位。截至2010年底,累计住房保有量246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295万平方米,优租房35万平方米,集宿房101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103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975亿元,%。
- 3 -
(二)住房质量明显改善,综合品质稳步提升
鼓励引导开发企业加大对中小户型、精装住宅和绿色住宅的开发力度,不断提升住房品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多年来,园区房地产开发优秀品牌创建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项目优秀率一直位居全市前列。截至2010年底,累计销售中小户型商品住宅500万平方米,成品住宅179万平方米,开发建设绿色住宅162万平方米;累计建成绿地面积超过28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左右,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开发项目中累计9个住宅小区荣获詹天佑大奖,两个住宅小区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5个住宅小区获得省优秀住宅小区称号;两个住宅小区获得年度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30个住宅小区获得年度省、市级物业管理优秀项目称号。
(三)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区域示范作用明显
创新建立了以优租房、人才公寓、集宿房为主的具有园区特色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形成了包括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公租房、中低收入住房、廉租房等在内的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了基本覆盖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家庭结构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人才公寓、集宿房2万套(间)、面积136万平方米,解决了10万多新引进人才、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10多万人次使用园区公积金普通专户用于租房;累计建成限价商品住房1067万平方米,其中:优价房3275套、面积37万平方米,主要面向新引进高校教师和其他科研教辅人员;建成拆迁安置房1030万平方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做到“应保尽保”,累计27户最低收入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232户中低收入家庭以优惠价格购买了保障性住房。
- 3 -
(四)市场监管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严格商品房预售管理,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市场发展,适时完善商品房交易合同。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