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 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 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 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 还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 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 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 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 “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 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 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 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 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 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 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 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
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 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 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 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 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 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 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 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 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 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 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 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 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 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 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 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 长的公式:成长二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 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 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
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 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 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 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 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 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 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
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 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 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 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 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 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 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 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 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 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 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 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 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
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反思之二: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 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 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 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