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复习提纲第一章 1 燃烧的本质及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 、燃烧三角形(1)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2) 燃烧的充分条件: 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 点火源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3) 燃烧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2 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1) 理论空气量:单位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空气量。(2) 理论烟气:单位燃料与理论空气进行完全燃烧生成的烟气量。(3)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 计算: 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燃烧之后的密度等。第三章 1.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自燃、点燃) 、着火条件的定义(1) 化学自燃: 不需要外界加热, 而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燃烧现象。如炸药撞击而爆炸,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等。(2) 热自燃: 若果将可燃物与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加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 但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就会自动着火, 这种着火方式就叫热自燃。(3 )点燃(强迫着火) :只从外部能源获得热量,是混气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火焰靠近点火源处被引发, 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现象叫点燃。(4) 着火: 是指直观中的混合物反应自动加速, 并自动升温以至引起空间某个局部最终在某个时间有火焰出现的过程。(5) 着火条件是: 如果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 系统将不能在整个时间区段保持低温水平的缓慢反应态, 而将出现一个剧烈的加速的过度过程, 使系统在某个瞬间达到高温反应态, 即达到燃烧态, 那么这个初始条件就是着火条件 2. 谢苗诺夫着火理论的核心思想及临界判据、如何应用谢苗诺夫理论提出的可燃物着灭火的技术措施; (1) 谢苗诺夫着火理论的核心思想: 某一反应体系在初始条件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向环境散热, 当产生的热量大于散热时,体系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反应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着火燃烧。(2) 临界判据:看散热与产热的大小,当散热等于产热时,到达临界。(3) 技术措施: a. 降低系统氧或者可燃气浓度;b. 降低系统环境温度;c. 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 使系统的热量更容易散发出去 3. 卡门茨基着火理论及其临界判据、链锁反应理论的核心及其临界判据,氢氧混合物的着火半岛现象。(1) 卡门茨基着火理论: 该理论认为, 可燃物质在堆放情况下, 空气中的氧将与之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 反应放出的热量一方面使物体内部温度升高, 另一方面通过堆积体边界向环境散失, 如果体系不具备自然条件, 则从物质堆积时开始, 内部温度逐渐升高, 经过一段时间后,物质内部温度分布趋稳定, ,这是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与边界传向外界热量相等, 具备自然条件, 则从物质堆积开始, 经一段时间后, 体系着火, 自燃之前体系内不可能出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定温度分布。(2 )临界判据:体系能否达到稳定温度分布(3) 链锁反应理论的核心: 在氧化反应体系中, 一方面, 随着热量的积累反应自动加速, 但也可以通过分枝的链锁反应的, 迅速增加活化中心(自由基)来使反应不断加速直至着火爆炸。(4) 临界判据: 自由基的生成速度等于自由基销毁速度(5) 链锁反应着火条件:1、在的情况下, 自由基数目不能积累, 反应速率不会自动加速, 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只能趋势某一微小的定值,因此, 系统不会着火。 2 、随着系统温度升高, f 增大, g 不变,在 f>g 时因此,随着时间的增加,反应速率呈指数级加速,系统会发生着火。在 f=g 时,反应速率随时间增加呈线性加速,系统处于临界状态(6) 氢氧混合物的着火半岛现象: 在第一、二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有一点 P (a) 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 点则向下垂直移动, 自由基器壁消毁速度加快, 当压力下降到某一数值后, f< g,φ<0, ---------------------- 第一极限 f g ?0 f g ?? ?? 0 f g ?? ??(b )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 P 点则向上垂直移动,自由基气相消毁速度加快, 当压力身高到某一数值后, f< g,φ<0, ---------------------- 第二极限(c) 压力再增高, 又会发生新的链锁反应导致自由基增长速度增大, 于是又能发生爆炸, --------------------- 第三极限 4. 三种自燃理论的适用对象、条件及范围,相互的异同点。(1) 谢苗诺夫着火理论: a. 适用于气体混合物,可以认为体系内部温度均一。 b. 对于比渥数 Bi 较小的堆积固体物质,也可认为物体内部温度大致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