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减数分裂(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 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 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 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 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 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 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一、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 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细胞的有丝分裂、生 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生殖种类基础上进行的O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特别是卵式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 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学习生物的遗传规律、 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 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 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1)减数分裂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1)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
(2)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一学 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 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 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
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白纸板,橡皮泥
四、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动物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美丽的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每个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 结合而成的。若精子和卵细胞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会有怎样的果?(引导学生以人为 例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后,ppt展示如下结果:
父亲(46) I 母亲(46) 受精卵(92)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I
精子(46) 卵细胞(46) 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