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的提高是我国古代 农业发展的前提。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掌握“精耕细 作”的含义:(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 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 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归纳 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搜集整理史料,问题探究与自主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农业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先民的勤劳和智慧缔造 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对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理解以及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长期以来,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 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那么,我国古代农业经 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学习新课。
一、 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南稻北粟的原始种植结构
(1)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 多个农业中心(多元)的出现。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3) 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
(1) 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以种植业为主,是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伴 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2) 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 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小结:
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
二、 从耒藉到曲辕犁
以耒藉为主要农具进行生产的时代
(1)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 木耒、骨藉、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2)
进入文明时代,耒、藉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时期,青 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造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 木、石、骨、蚌等。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1)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 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2)大约在战国中期,牛力犁耕开始出现,但在西汉中期以前,牛耕情况并不 普遍。
汉代农具的改新和农耕技术的发展
犁壁的安装:
楼车的发明:
楼车是一种畜力播种工具,是汉武帝时主管农业生产的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
曲辕犁的发明
曲辕犁的发明和结构特点:
唐代学者陆龟蒙,记录了已经在长江下游出现的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曲辕犁将旧犁的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犁架也变小,更加轻便灵活。曲辕犁还增 设了犁评、犁婆、犁策,既便于调节翻耕深浅,起亩作垄,又节省劳力,提高耕 彳乍o
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 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 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小结: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大禹治水的传说
农业生产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