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论“大政府”与“小政府”的适用逻辑
 
   
 
 
 
 
 
 
 
     
 
 
 
 
 
摘要:关于“大政府”和“小政府”的讨论已进行几个世纪,两种政府模式随着历史发展进程不断转换。政府的职能定位和规模大小很难用一个科学的标准进行衡量和评价,简单的用“大”或“小”来定位政府功能与规模有失科学性。综观世界历史,没有哪一种政府模式是一劳永逸的。政府的定位应与社会发展环境相适应,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改革永无止境。
关键词:大政府;小政府;政府职能;政府规模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无论全球政治格局,还是各国制度演变,都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自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公民权利的崛起至今,有关“大政府”和“小政府”一直争论不休。从政府与市场在支配社会整体发展中的比重出发,政府定位几乎一直在“大政府,小社会”与“小政府,大社会”之间交替进行。
一、内涵界定概述
有关“大政府”“小政府”的讨论由来已久。究其发端至今仍无定论。有学者指出,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而研究者在杰斐逊本人的著作及讲演中并未找到相关表述。可以肯定的是,“大政府”“小政府”的发端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公民权力得以确立和社会结构分化之后,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
“大政府”和“小政府”显然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对其内涵的界定,一部分学者基于事实判断,认为“大政府”即政府的规模比较大。这种观点通常包含两个涵义,一是指政府人员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即官民比例;二是指政府预算支出占国家GDP比例较大。另一部分学者从国家职能理念出发,认为“大政府”即是在国家各项事务发展中起支配作用,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占据较多的领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过多干预,“小政府”则反之。还有人基于权力大小的考虑,主张“大政府”是指政府的权力超出了合适的限度,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此外,还有学者从国家对内、对外职能和权威角度出发。以美国为例,指出美国政府在“对外”时,呈现极大强势,显然是“大政府”的[]表征。而在“对内”则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大小不一的角色。再者,有人以国家性质对政府类型进行划分,显然有失偏颇。
综合学界对“大政府”和“小政府”的内涵界定,主要集中在政府的规模和职能两个层面上。由职能增长引发的机构增长和人员增长在世界各国引起广泛关注。自上世纪开始,纷纷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大多数成效显著。政府应该是干预型的“大政府”还是放任型的“小政府”,世界各国政府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和改革,这当中遵循的逻辑和规律,需从发展历程中进行总结。
二、政府与市场的角色转换
围绕政府部门对市场发展是放任还是干预有过多次变迁。
19世纪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跨越性的意义,西方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高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市场经济的发育需要更广阔的自主空间。于是,几乎整个19世纪,西方社会受亚当·斯密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一直被人们奉为圭臬。但在接下来的世纪交替之际,政府的“守夜人”角色造成市场失灵的严重后果,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也加剧了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市场上存在普遍的通货膨胀、经济停滞、失业泛滥等严重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