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幼儿园游戏》
第一章 游戏及其特征
第一节 游戏的定义
二、游戏的定义:(名) 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 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
第二节 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本质性特征(简)
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游戏中常常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发生或减少, (如“小沙丘”散成一团)这 种不可预计的偶然性, 让儿童体验着意想不到的最大乐趣。 儿童在游戏中因为舒 适、安全、快感得到满足而获得快乐;他们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 趣的情节保持下去; 游戏中儿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不担心游戏以外的任何奖惩, 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儿童时轻松的、自由的、快乐的。
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游戏是非强制性的, 被迫的游戏就不再是游戏了。 儿童之所以游戏, 就是因 为处于自发、自愿的需要, 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欢乐, 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 择游戏的内容、 玩法及玩伴等。 游戏的目的存在于主体内部需要, 游戏是由内部 动机引起的。
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 游戏不是平常、真实的生活,它是走出“真实”生活而进入一个暂时的、别 具一格的活动领域。每个儿童在玩游戏时,都清楚的知道“只是玩玩” 、“是假装 的”,游戏只是一种愿望和要求的满足。儿童在游戏中利用模仿、想象来创造性 地结合和表现周围生活。 儿童可以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 也可以把日常生活暂时 抛弃。这种虚构的,不真实的情境,给游戏带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正是这种 神秘而充满幻想的、虚构的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儿童。
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儿童在游戏中并非毫无约束和限制。 观察儿童的游戏可以发现, 尽管他们的 游戏有时显得乱七八糟、 非常忙乱, 但每个游戏中都隐含有一种秩序性, 每个个 体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也正是这种秩序的约束,把儿童的游戏带入一种和谐、 有序的状态。 任何游戏都是有一定规则的, 不管是行为方面的规则还是游戏本身 的规则,一旦游戏规则被违背或破坏,都会影响游戏的有序开展。 (如,躲猫猫 不能偷看,爸爸去那儿里的丢手娟、萝卜蹲都有游戏规则)
三、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 “看得见”的游戏(选、填)
1、表情
表情是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 那么,在游 戏中幼儿是否一直都是在笑呢?
补充:游戏虽然是令人愉快的活动, 但是幼儿在游戏中并不总是笑。 幼儿在游戏 中有多种表情,包括专注与认真、平和与轻松、微笑、夸张变形和放声大笑等, 构成了一个正向的情绪连续体。愤怒、哭、厌烦、发呆等消极情绪不属于游戏的 表情。幼儿游戏的表情取决于游戏活动的性质, 在玩拼图等认知性成分较强的游 戏中幼儿的表情往往非常专注而认真, 在玩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中往往会兴奋得大 呼小叫。
幼儿的表情告诉我们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组织幼儿游戏时, 首先要注 意观察幼儿的表情。 教师如果发现还有幼儿坐着发呆或东张西望, 就应该了解原 因,设法帮助他们参与到游戏中去。
2、动作
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 可以把幼儿的游戏动作分为 探究、象征和嬉戏 三 种基本类型:
(1)探究
是多方寻求答案、 解决问题的动作。 常见的探究动作包括对当前事物性质的 探究、对物体之间关系的探究等。幼儿的探究通常是视觉、听觉、触摸觉、本体 觉(又称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等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等感知 觉的联合活动。(如,搭积木)
(2)象征
象征是指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象征性动作包括一物假装 代替一物来使用(如,用一块积木假装当作小人) ,也包括语言、动作来代替或 标志另一事物和动作的意义(如,伸开双臂跑假装“开飞机” )。
3)嬉戏
嬉戏是指故意做“坏事”或用某种动作来取乐,带有幽默、逗乐、玩笑的性
质。如幼儿把玩具一次一次地往下扔;在洗澡时,故意用手击水,把水贱得满地 都是,弄湿了母亲和自己的衣服。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象征性游戏动作, 是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 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通过角色扮演,借助于模仿和想象,幼儿再 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例如,模仿医生“给娃娃打针” 。
幼儿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机能性角色 幼儿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福特色 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2)互补性角色 一个角色的出现必须以另一个角色的出现为前提,如母 亲和孩子、医生和病人等。
(3)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来源于故事、电视等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