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怎样去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因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八七会议、三湾改编的意义及作用。
(二)方法和能力目标
1、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能够认识依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的正确性,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创造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井冈山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难点是为什么要向农村进军。
五,教学理念
1、突出重点学习并指导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3、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六,教学方法
对比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板书设计
武装 → 城市 → 农村
星火燎原
进军井冈山
南昌、秋收起义
大革命失败
九、教学流程
课题导入
1、 展示反革命政变的图片,烘托历史背景,激发学生情感。
2、 教师引导,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探寻革命道路,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的呢?引出本课。
学习新课
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设问“中国共产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武装的呢?”引出南昌起义,展示南昌起义图片,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基本信息。
设问“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重点分析南昌起义的形势,从占领南昌到南下广东再到转战湘南,突出敌强我弱的形势。
阐述南昌起义的意义,分析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以八七会议为链接点,引出秋收起义。
从西江月中点出秋收起义的知识点。带领学生齐声朗读。
展示地图,分析秋收起义的形势,依然是敌强我弱,革命形势严峻,为此,进军井冈山,点一下三湾改编。
在本板块最后,利用对比教学法,对比两次起义,都是(准备)攻打大城市,都失败了,引出结论,必须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