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艾叶的药用功效_图文.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叶的药用功效_图文.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7/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叶的药用功效_图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艾叶功效与作用功效: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 具有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 降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 痛经, 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灸治百病。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功用主治:理气血,逐寒湿; 温经, 止血, 安胎。治心腹冷痛, 泄泻转筋, 久痢, 吐衄, 下血,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作用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⑦《珍珠囊》:温胃。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常见食用方法: 1 、做艾叶糍粑 2 、煎蛋或煮蛋汤做法: 艾叶洗净剁碎, 鸡蛋搅匀加盐, 锅热加油倒入艾叶加盐翻炒出汁盛起备用, 热油倒入鸡蛋成饼状加入艾叶均匀铺上, 放胡椒箭熟即可。功效: 艾叶又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但用量不宜太多,一般每次 6-15 克即可,用量过大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做法:艾叶 10-15 克、姜丝放入冷水中大火烧开小火再煮 15-20 分钟,然后打入 1-2 个鸡蛋,蛋熟即可。功效: 针对宫寒不调或宫冷不孕症, 艾叶有暖宫止血安胎的作用, 帮助养出优质卵子! 3 、艾叶水炖鸡 4. 母鸡艾叶汤做法:老母鸡 1 只,艾叶 15 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起煮汤,分 2~3 次食用。月经期连服 2~3 剂。作用: 补气摄血, 健脾宁心; 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 心悸怔仲, 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5. 艾叶甜汤做法:艾叶 15 克,白糖 20 克,共煮汤饮用。作用: 经来烦燥, 尿赤灼痛, 口干口苦, 喜冷水, 便秘难下, 舌红苔黄, 脉数无力。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6. 艾叶阿胶粥做法: 阿胶 20克, 干艾叶 10克, 红糖 1 大匙。干艾叶先以 3 碗清水煎煮 20 分钟, 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间经量过多时服用。每日 2 次。作用: 艾叶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 适用于痛经、小腹冷痛的调理。汉方把艾叶当作止血剂,其能缩短出血、凝血的时间,喝艾叶汁可改善月经量过多或经期过长。阿胶所含的胶蛋白,能帮助血液凝固,故有止血作用;同时又可以加速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长,也有养血的功效。阿胶滋阴补虚、益肺,常用于功能失调型的子宫出血、血虚等症状。适用血虚体质者。 7. 艾叶蒜汤做法:大蒜 50 克,生荷叶 20 克,生艾叶 20 克,生侧柏叶 20 克鲜生地 20 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可平逆气、止血 8. 艾叶红糖水做法:生姜 5 片,大枣 5 枚,艾叶 15 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作用:用于痛经关于艾叶保胎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至端午节之际, 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 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 艾以叶入药, 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 “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 ……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 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 - 桉叶素(占 50 %以上), 其他有α- 侧柏***、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 %, 脂肪 %,蛋白质 %,以及维生素 A、 B1、 B2、C 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孟子》) 的说法。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