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相信我能行
晋州市实验小学 李平霞
教材分析:
说起自信,我就想到了它的反义词——自卑,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自卑,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程度都会有。微量的自卑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比如说:遇到一件事,有点难,能不能过得去呢?要不要争取呢?潜意识会告诉我们,要争取,要努力,要奋斗,不然的话,别人看不起怎么办?如果就自己过不去多没面子呀!它会成为一种动力,为什么让别人看不起我,我一定要跨越过去,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如果自卑的能量太大了,已经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了,那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学习目标:
1、 在活动中使学生家长知道任何时候人都要有自信心,学会树立自信心 。
2、 创设情景活动,使家长懂得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孩子自信心。
3、 设置游戏活动,让家长体会成功,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尝试建立自信心。
4、 帮助家长掌握了解自己的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自卑?我认为有以下六个方面:
1、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遭受太多的批评。我就见过这样一个小男孩,长的圆头虎脑,一双大眼睛,非常可爱。而在他的妈妈看来,孩子几乎是一无是处,只要见到孩子,妈妈会不停的数落孩子,“看你的衣服上又弄脏了!”“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呀?”“你看,别人都考100分,你怎么才考90分。”……在父母的批评数落中,把孩子的自信就数落没了。
2、父母自卑形成了一个榜样。“孩子这个咱不行,别做了!”“宝贝,那个太危险,咱不尝试了吧?”而咱们还嘴上要求孩子不能自卑,你要自信。这样不行的,除非你就是一个坚强、自信的人,这种榜样会在你的一言一行中去感染孩子。所以说教育不是光靠嘴上说的多好,要有行动。
3、孩子长期不被重视。这种不被重视来源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在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少的40-50个,多的有70-80个。总有一些学生不太突出,而被老师、同学忽视的学生,时间长了,这些孩子有的有逆反心理,反正我就这样,有时在课堂上给老师顶嘴,在家中给家长唱反调,对着干;另一部分被忽视的孩子就在那默默地忍受着,我这不行,那不行,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做事的勇气和信心。
4、孩子在生活中突然遭受重大的打击。父母在没有对孩子透露任何信息的情况下,离婚了。孩子就会想:我的家庭跟别人的不一样了,我的家里没有欢声笑语了,产生了悲观的情绪。还有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出车祸,死的很惨,恰好被孩子看到了,孩子就会想:生命如此脆弱,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于是就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
(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从自卑中走出来,树立自信呢?我给家长朋友们提七条建议:
1、父母经常用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这是孩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
什么是自我认同呢?
自我认同就是自己认同自己,我觉得我挺好的,我是一个普通人,我还可以,既不很张扬,也不很自卑,还行,这叫自我认同。但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自我认同又非常弱,你说他好,经常说他好,好,好他就这样好下去了,如果你说他不好,不好,不好,他就不好了,定下来了,固化下来了。这是一个关键时期。
我班有个女孩,特别爱照镜子,总爱说,“老师,我长得不好看,我真是长的不够好。”我说:“五官端正,挺协调的,挺好的。”而他非要说自己长的不好,最后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从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