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拜泉县第一中学
董鹏搏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 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 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 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 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 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 的条件。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 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 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一应概念及其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四、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 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 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 由感性一理性一实践的认识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
2、 分组讨论。
3、 学案导学。
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学案.(2) 3-4个人一组。
教师的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2)准备实验用品及仪器..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 : mol/L CuSC)4 溶液、 溶液、 mol/L Na2SO4 溶液、 mol/L BaCl2溶液、1 mol/LNaOH 溶液、1 mol/L HC1 溶液、 mol/L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本节课设置在化学实验室中上,分组提 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 教学展开
【引入】引入电解质的概念,得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状态存在 的,提问不同电解质的离子相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由实验引 导大家一起去探究答案。由实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分组探究实验1]
实验
现象
是否发生
化学反应
判断的依据
1、向盛有2mL的CuSO4溶液的 试管中加入2 mL的NaCl溶液
2、向盛有2mL的CuSO4溶液的 试管中加入2mL的BaCl2溶液
[思考与交流]
BaCl2溶液能与C11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从下表分 析原因。
2. BaCb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