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传统节日策划书.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节日策划书.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节日策划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节日专题宣传策划书传统节日专题宣传——《传承》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 2008 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确定 2008 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可见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活动主题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活动内容在“校园之声”广播站和枫叶文学社的共同努力合作下,在校园中,向大家介绍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俗以及各地不同的庆祝方式。三、活动意义在时尚生活气息浓重的当代社会,我们越来越关注的是时尚的潮流,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的一些文化,并学到了很多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元素。但是在这个国际化的大潮中,作为中国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让传统深入人心,让悠久的古老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四、活动安排“校园之声”广播站将每周二下午的个人栏目改为《传承》,每周介绍一个节日;枫叶文学社利用艺苑报与校园橱窗进行宣传,校园两大媒体社团将联手打造宣传平台,与大家一起回忆心底最珍贵的记忆。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校园之声”广播站、枫叶文学社 2008 年3月《传承》策划书一、节目立意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 2008 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确定 200 8 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可见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二、节目主题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三、节目意义通过广播站这样一个平台,运用传媒的渠道,将传统的概念传入人心,让传统的味道更浓, 也让大家每个节日都有所了解, 从而提升大学生个人的文化修养。四、节目形式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把周二的主持人个人栏目改为《传承》,用半个小时的时间, 系统而全面的向大家介绍每一个传统的节日, 其中包括该节日的由来****俗、以及传统的活动等, 每周一个节日, 其中还穿插有二十四节气的一些介绍。五、节目资料春节时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者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 到正月初五, 有的甚至到正月十五。传说很久很久以前, 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 看到当时节令很乱, 就想把节令定准。他设计了晷仪和漏壶, 来计算时间。当时的国君叫祖乙, 当他知道万年测算时间节气的事情后, 就修建日月阁, 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请万年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后来,万年测算出一年有 12 个月,共 360 天。祖乙知道后,亲自登上日月阁去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 12 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 请您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节吧”。传统春节, 作为岁首大节, 最早确立于汉朝。公元前 104 年, 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我国沿袭了这一历法体制。正月新年成为举国上下共享的盛大节日,“官有朝贺, 私有祭享”。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元日等。民国改用公历纪年,把公历的 1月1 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改称春节。喝腊八粥, 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守岁, 拜年, 给压岁钱,送穷? 作为中国人数千年的核心节日,春节有着丰富的节俗内容。春节代表着温暖和亲情。“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年不赶,赶三十晚。”这些俗语道出了春节所负载的厚重历史积淀, 以及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从漫漫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滚滚人潮,“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不能回家过年的中国人,哪怕不孤单,却总有一种“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漂泊失落感。旧时北京人过年要吃荸荠,荸荠谐音“必齐”,说的就是新年亲人必须齐全。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 这顿饭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家里吃。人们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 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 已经被广大人民充分价值化, 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故事据说,“福”字倒贴的****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某年春节前夕, 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 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 有个家人因不识字, 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 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 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转怒为喜,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此后, 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 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元宵节(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