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教学设计
——重庆市涪陵区第五中学校 刘程梦影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2019级学生,已经完成高中思政必修课的所有新课学习,已经有了较好的知识储备,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该课的内容,也有利于较好地开展本课题中的探究活动;但,授课对象为文科学生,对于其中一些生命科技现象的认知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生命科技的新贡献;
②了解生命科技的伦理难题;
③明确生命科技的原则。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以及归纳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将弘扬科学精神与坚守生命伦理有机结合,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重点难点】
重点:①生命科技的伦理难题;
②信守生命伦理的原则。
难点:信守生命伦理的原则。
【课时】1课时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辩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任务——上网搜集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
新课导入: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既高大上,又与我们人类自身紧密相关。有请我们的xxx同学给我们分享他课前搜集的资料。
一、生命科技的新贡献
活动一:知识分享大会——生命科技知多少
【活动过程介绍】一名同学分享他搜集的图片与资料。
师:“听完xxx同学的分享,想必大家已经猜到,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是‘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师:“xxx同学给我们的分享了生命科技的成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总结一下生命科技的贡献吧。”
结论一:
意义
器官移植
使人类大部分器官均可移植,解决了一些人类有史以来无能为力的难题,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试管婴儿
通过人工受精、体外受精,满足了许多不孕夫妇的生育愿望。
克隆技术
使动物的无性生殖由幻想变为现实。
基因工程
转基因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创造出生物新类型,这对于满足多种生活需求,拯救濒危动物和植物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意图】通过知识分享大会,达到三个目的:
①正式导入新课;
②得出生命科技的表现及意义;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以及归纳信息的能力。
师(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总的来说,生命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生命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难题。”
二、生命科技面临的伦理难题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生命科技的伦理弊端
【活动过程介绍】全班划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所面临的伦理难题,讨论完毕后每组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上台总结发言。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让我们一起将四个小组同学的发言梳理一下吧。
结论二:1、器官移植是否合理?(高风险、高费用以及可能引发的器官买卖行为)
人伦关系的混乱。(如确定身份、近亲繁殖、巩固婚姻关系等社会问题)
新物种的出现是否会破坏现有生态的平衡?
基因工程技术落入战争狂人手中,是否会引发战争或更为血腥的屠杀?
【活动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