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罗会明口蹄疫( Aph thae epizooticaae ; Foot-and-mouth disease , FMD )俗称“口疮”、“鹅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粘膜、唇、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乱。一、病原学口蹄疫病毒属微核糖核酸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 口蹄疫病毒属( Aphthavirus ) 的成员之一。口蹄疫病毒有 7 血清型。人和动物感染以 O 型最常见。各型在发病症状方面的表现没有不同, 但型间几乎无交叉免疫, 每一血清型又分为若干亚型。口蹄疫病毒为高度可变异病毒之一。在流行过程中, 由于受外界因素影响, 特别是易感动物免疫状态的影响, 容易发生某些变异。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冬季在冻结粪块中可以越冬,如在低温和有蛋白质保护的条件(如冻肉)下更能长期存活。水疱中的病毒在 50% 甘油生理盐水中 5℃时存活 1 年以上, 可用于保存病毒。1~ 2% 氢氧化钠、 30% 草木灰水、 12% 甲醛溶液、 ~ % 过氧乙酸、 4% 碳酸钠液均是口蹄疫病毒的良好消毒剂,短时间内即杀死病毒,腌制、酚、酒精、氯仿等消毒药对口蹄疫病毒不起作用。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病畜和潜伏期的动物是最危险传染源。病牛舌面水疱皮、唾液、粪、乳、尿和呼出的气体均可排出病毒, 病猪排毒以破溃的蹄皮为最多, 精液排毒可使受精的母畜感染发病。人与人之间极少传染,人可以感染口蹄疫,但很少见到典型病例。口蹄疫康复动物带毒、隐性感染和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消灭口蹄疫的一大障碍。 2. 传染途径: 口蹄疫病毒以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感染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受伤的皮肤粘膜及呼吸道而传染。人类可通过饮食病乳、奶脂和挤奶处理病畜接触感染。牲畜流动、畜产品运输以及被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畜产品( 如毛皮、肉品等) 污染的车辆、水源、牧地、饲用具、饲料以及来往人员和非易感动物(狗、马、野生动物、候鸟等)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3. 易感性: 口蹄疫能侵害多种动物, 以偶蹄类为主。人类易感, 儿童多于成年人, 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 流行特征: 无严格季节性。不同的地区, 自然条件、交通情况、生产活动和饲养管理不同,口蹄疫流行表现有不同的季节性。如牧区往往表现为秋末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在农区季节性不明显。三、病理学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浆液性渗出物而形成原发性水疱( 第一期水疱) 通常不易被发现。1~3 天后病毒进入血液引起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病毒随血液到达所嗜好的部位如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的表皮组织继续繁殖, 形成继发性水疱(第 2 期水疱) 。随着水疱的发展,融合而破裂时,体温下降至正常,病毒从血液中逐渐减少至消失,进入恢复期。病毒产生的毒素可危害心肌,以心肌炎而死亡。四、实验诊断技术检查材料: 采取病牛舌面水疱液或猪蹄部水疱皮,置 50% 甘油生理盐水中,发热初期的病牛血液可采取肝素抗凝血液作病毒分离用。急性死亡的仔猪、犊牛和羔羊, 可采心脏病变部分。或送检病畜恢复期血清来鉴定毒型。检测健康动物和康复后带毒动物采取咽部- 食道刮取物。五、临床学人: 1695 年由 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