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中国的古代诗学兴象论的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的古代诗学兴象论的研究.pdf

上传人:kh6797 2016/7/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的古代诗学兴象论的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研究研究生姓名:***飞导师姓名:黎东明学科专业:文艺学研究方向:古代文论年级:2003级摘要“兴”与“象(意象)”都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重要范畴,“兴象”范畴的出现是二者的交叉与融合。“兴”范畴在历时之维上贯穿了中国诗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共时之维上涉及到诗歌创作的诸多环节,在这些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含义和名称如“比兴”、“感兴”、“兴喻”、“兴寄”、“意兴”、“兴托”、“兴象”、“兴会”等。我们经过梳理,可以将“兴”的内涵的演变归纳为三个阶段:一是原始时代之“兴”,二是儒家经学之“兴”,三是诗学之“兴”。第一阶段,“兴”的本义是‘起’,对兴的各种理解与运用其实都是这种本义的引申。在这一时期,“兴”作为象征性的舞蹈逐渐从宗教意味极浓的生命活动向艺术活动转化,复杂的宗教观念内容演化为了一般的规范化的诗歌艺术技巧。第二阶段,由于汉代经学的影响,“兴”产生了“兴喻”的意义。第三阶段,魏晋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使“兴”产生了“兴感”的意义。“象(意象)”在先秦时期原是一哲学范畴,在魏晋时期被引入美学和诗学之中, 成为了一个美学范畴,形成了审美意象理论。在这一时期,“兴”与“象(意象)”这两个范畴,其理论内容有了交叉融合之处,它们都研究了诗人创作动机的激发、审美感受的表达和审美意象的生成等诸多方面。唐代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首次提出了“兴象”一词。审美意象在诗人感兴中形成, 又能感发读者,使读者脑海中再创造出一种新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兴象”。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殷璠的“兴象”进行把握,1、殷璠总结了魏晋和初盛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与实践,在诗学追求上体现了既重视“兴象”、又重视“风骨”和“声律”的特色。2、殷璠提出了“神来”、“气来”、“情来”三种不同的审美感兴方式, 指出了它们不同的内在机制。3、殷璠表现出了对超出“常言”、“常情”、“常境”、具有“旨远”、“兴僻”、“意表”、“情幽”、“兴远”、“方外之言”、“常情之外”、“方外之情”、“趣远情深”、“情兴悲凉”、“新兴”、“奇”、“逸”、“远”艺术特征诗歌作品的高度重视,这实质上就是对“象外”之美的推崇,是后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先导。“兴象”范畴在明清诗学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深化。明清诗学主流宗唐抑宋,“兴象”便被认为是唐诗风貌的总结而被自觉继承下来。这时期“兴象”话语的使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唐诗风貌的总结;2、意象的一种;3、兴象作为一种审美境界。明清诗人学者首先把“兴象”理解为一种“可以兴”的审美意象,随后逐渐演绎出了“兴在象外”的诗学命题,这大大提升了“兴象”的审美层次。 II “兴象”的结构特征是物在心先,触物起情,诗人在审美感兴中捕捉心与物适然相遇产生的瞬间直觉感受,同时将把握的物象直接转化为文学中的审美意象。“兴象”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审美特征。由于“兴象”是诗人在“兴会”即审美感兴的直觉体悟中所得到的审美意象,所以常常具有“自然天成”、“情景交融”的奇逸之美,而无人工雕琢的着力痕迹。“兴象”一方面离不开具体物象,另一方面又远远超越诗中具体的物、景、事等实境,而表现出诗人对宇宙、人生某种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表现出一种既超越感性又不脱离感性的审美意味。诗学“兴象”论对诗学“神韵”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远古走来的“兴”是诗歌审美意象实现审美超越和审美还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中国传统诗学“兴象”论的基本精神即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达到人的审美超越和审美还原。“兴象”论主张的审美超越是在一种情景交融状态,即人与自然生命的合一,在对原始生命、本真状态的审美还原中实现的。我国古代具有“兴象”之美的丰厚文学遗产对我们今天的审美教育和人文精神熏陶仍有重要的价值。关键词:兴象;殷璠;中国古代诗学 III AStudy on “Xing-xiang”inChinese AncientPoetics Graduate:Li Peng-fei Education adviser:Li Dong-mingMajor:Literary Theory DirectionofResearch:AncientLiterary Theory Grade:2003 Abstract “Xing-xiang”isacross-cutting and integration category of the “Xing”and the “Xiang(images)”,whichareimportant categoriesof Chinese ancient aesthetic and poetics. The “Xing”runsthrough the various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etry and involv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