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试夯目的及位置 1
1
1
强夯施工参数的确定 2
四、施工组织及施工安排 4
4
4
五、施工现场准备 5
六、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6
7
7
7
七、质量检测 8
八、质量控制措施 10
九、施工安全措施 11
11
、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12
12
13
13
十、环保、水保措施 13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14
十二、试夯资料收集汇总 14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辑版word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辑版word
路基强夯施工工艺性试验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2)《高速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山西段TJZQ-7标路基工程施工图纸;
(5)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二、工程概况
DK192+275~DK209+,,属低山丘陵地区,丘间沟谷洼地,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有乡道及村道通行,交通便利。其中DK197+410~DK197+530段、DK197+975-DK198+025段、DK201+445~DK203+400段路基地基设计采用强夯加固形式。
三、试夯目的及位置
湿陷性黄土的垂直大孔性、松散多孔结构和遇水即降低或消失的土颗粒间的加固凝聚力,是它发生湿陷的两个内部因素,而压力和水是外部条件。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小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强夯法就是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用起重机将大吨位的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通过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冲击能,使地基强度提高,土的压缩性降低,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重锤冲击致使土颗粒破碎或产生水间的相对移动,使微结构破坏,从而使孔隙中气体迅速排出或压缩,孔隙体积减小,从而形成较密实的土体结构。
编辑版word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辑版word
根据设计文件地质资料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确定:
⑴试夯机械:试夯采用强夯机施工(,锤重23t)。
⑵试夯位置:在DK202+308~DK202+328地段选择面积20m×20m的场地进行工艺性试验。
⑶试夯面积:本次计划试夯面积20m×20m。
强夯施工参数的确定
根据《路基通用图(第一册)》太焦太晋施路通-34设计要求,本段为新黄土,地基处理深度为6m
,
点夯()
满夯()
锤重(t)
落距(m)
锤重(t)
落距(m)
23
23
、夯点布置及间距
1、夯击遍数设计为5遍,一般第Ⅰ遍隔1点跳夯,第Ⅱ遍补第Ⅰ遍空隙,第Ⅲ遍补Ⅰ、Ⅱ遍空隙,点夯完成后,再以低能量满夯,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锤多次夯击,锤印彼此搭接。 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点布置图如下:
编辑版word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编辑版word
2、夯点夯击次数
根据现场试验得到的夯击次数每点击数7击,满足下列条件:
;
;
。
3、相邻两遍的间歇时间
黄土夯击间隔时间试验确定为5天。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
4、夯坑周边隆起量测夯坑周边隆起量量测主要是测量在一定夯击能作用下,夯点周边影响范围,通过绘制夯点击数与夯坑周边土隆起变形关系曲线,可得出在此夯击能作用下,夯点周边影响范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