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必须重视细节与主题的三大作用
摘要:细节的表现是电视艺术空间经营的拍摄法则。这种认识法则的运用既可增强电视主题内容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征性,又可使电视思想更趋鲜明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电视 细节 主题 作用
《话说陶瓷》是一个以瓷都千年历史为文化背景,以电视语言为表现手段,以展示当代瓷都人前进轨迹为宗旨的全新的系列节目。该节目共有三十集,每集一个话题,由“瓷路”“瓷韵”“瓷趣”“瓷缘”四个板块组成,每集播出时间为20—25分钟。整个节目有张有弛,轻松而严谨、忠实而典型地以视觉形象和艺术语言去游历“瓷路”风景,点评“瓷韵”英华,笑谈“瓷趣”百事,畅叙“瓷缘”真情,是一部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景德镇陶瓷史话。笔者拟就拍摄《话说陶瓷》节目中细节和主题的均衡作用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细节对主题的醒题作用
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和五花八门的文化形态,都是电视工作者通过摄像头表现的对象。这些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和积累的尚未经过加工的原始材料叫做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作基础,才能取精去粗,进行选择、集中和提炼,才能形成创作的题材,而题材是作品主题创作的基础,形成了“细节——素材——题材——主题”的组合关系。由此可见,全部题材中显示出来的思想意义叫主题,也就是每个作者对题材的认识和态度,对素材的选择和撷取,对每个细节表现的揣摸和掌控。细节是每个作品中最小的构成形式,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和轻视它的作用。
细节来自于生活,其本身具有客观性。从《话说陶瓷》来说,细节就来自陶工每个繁重复杂的工艺流程中。以《坯房揽胜》一集为例,其中有一个“踩泥”的操作画面;踩泥是制瓷原料细加工的传统工序,目的是为了消除泥料中的空气和内应力,提高成型的可塑性。在拍摄这个场景时,焦点始终在陶工的一双赤脚上,画面中的这双脚,一脚紧跟一脚、一圈沿着一圈地向泥团中心循进。这种劳作看似轻松洒脱,实际上通过细节拍摄,可以看出陶工脚下的力道和泥型的变化。细节的把握,恰到好处地衬托出“莲花蕊,荷花瓣,三道脚踩两道铲”的工艺难度和技术含量,从细节中反映了“揽胜”的主题意蕴。
细节虽说是作品的最小构成要素,是反映主题的基础材料,但也不排除它对主题内容的一个“醒题”作用。如在拍摄《薄胎玉瓷》一集时,就着重拍摄了“利坯”这个细节过程。薄胎瓷成型最艰难、最细致又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手工利坯,“利”就是用刀削的意思。“利坯”就是要把一件瓷坯在辘轱车上取下装上反复近百次,要经过“粗修、细修、整修、精修等九道工序,才能将1至2毫米厚的粗坯壁,修成蛋壳般的薄坯,其精细严谨的工艺难度可想而知。无怪乎古人感慨说:“争胜负于一煞一忽之间,决成败于一刀一息之上,少一刀则嫌其厚,多一刀则全功尽瘁。”为了把“利坯”效果完整体现在观众面前,又特地加摄了“走水验坯”这个环节。只见陶工用“鸡头笔”饱蘸清水在瓷坯口沿上一刷,那水渍浸透坯体,能均匀有序地沿壁而下,就说明坯胎厚薄一致,否则就要返工重修。这种细节的补充,不仅说明这种沿袭千年的检测手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更确切地说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实践真知,形象而生动地阐释了“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的主题意含。
细节对主题的佐证作用
细节是局部的瞬間片断的生活描写,是进行式局部动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