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邛窑与长沙窑的比较研究.pdf

格式:pdf   大小:16,972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邛窑与长沙窑的比较研究.pdf

上传人:wxc6688 2021/10/26 文件大小:16.5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邛窑与长沙窑的比较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代码:80201 学号:S14500709
分 类 号: K 密级: 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邛窑与长沙窑的比较研究
于子雅
导师姓名及职称:冯小琦 研究馆员
系 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教育中心
专 业 学 位 类 别 :文物与博物馆
专 业 方 向:陶瓷鉴定与修复
评 阅 人: 赵聪月 黄卫文
答辩委员会: 王建华 苗建民 耿东升
答 辩 日 期 : 2016 年 5 月 13 日
2016 年 4 月
中文摘要
经历过陶器、青铜器、漆器三个时代后,瓷器的使用在唐代开始更为普及,形成了白
瓷以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义窑为代表,青瓷以浙江越窑、瓯窑、婺州窑,江西洪州窑,
安徽寿州窑,湖南岳州窑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局面,瓷业迅速发展。四川邛窑、湖南
长沙窑属南方青瓷系统,却因不同于其他青瓷系窑口的彩绘瓷在唐代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
地。
邛窑窑址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始于南北朝到宋时衰落,代表了古蜀地区瓷业的发展
水平。长沙窑窑址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创烧于初唐,至五代逐渐衰落,是唐代南方的重
要窑场。两窑器物以釉下彩绘瓷器最具代表,器物种类、器形、纹饰等多有相似,同在唐
代成功创烧了高温铜红彩,并掌握了当时在各窑场之间具有独创性的乳浊绿釉烧造技术。
因此,两窑的相互关系对研究理解两窑瓷器烧造情况、器物特征及古四川、古湖南地区瓷
窑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试通过两窑历史文化背景、器物特征、制瓷工艺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两
窑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差异,厘清二者的异同,并尝试探索造成这种相互影响关系的原因,
肯定两窑的联系关系。
关键词:邛窑;长沙窑;相互关系;比较研究
1
ABSTRACT
After Pottery Age, Bronze Age and Lacquer Age, the use of porcelain in the Tang dynasty
began to more widely available, so that it had formed the "south green northern white" situation
that represented by Xing Kiln, Ding Kiln and Gongyi Kiln in the white glaze and by Yue Kiln,
Ou Kiln, Wuzhou Kiln, Hongzhou Kiln, Shouzhou Kiln and Yuezhou Kiln in the celadon glaze.
The ceramics production had developed rapidly in Tang dynasty. Qiong Kil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Changsha Kiln in hunan province belong to the southern celadon system, different from
other celadon kilns, they has their places in the history of ceramics because of their
glaze colorful ceramics.
Qiong Kiln sites located in qionglai in sichuan province, which began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o song dynasty decline and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ancient
shu region ceramics industry. Changsha Kiln sites lo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