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科体重出生时 3kg. 3 个月 6kg 1岁 9kg 2岁 12kg < 6 个月: 出生体重+ 月龄× ; 7-12 个月: 6+ 月龄× ; 2-12 岁: 年龄× 2+8 身高出生 50cm 6 月龄 65 cm 1岁 75 cm 2岁 87 cm , 出生前半年每月增加 后半年每月增加 。 2-12 岁身高:年龄× 7+75 头围出生时 34 cm 3 月龄 40 cm 1岁 46 cm 2岁 48 cm 5岁 50 cm 胸围出生时 32 cm 1岁 34 cm 等于头围前囟 1- 岁闭合后囟 6-8 个月闭合骨化中心 3 月龄出现, 1-9 岁时等于年龄+1 ,最多 10个牙乳牙 20 个, 4-10 个月开始萌出, 2 岁内出齐, 6 岁开始出恒牙运动语言发育 2 月抬头 6 月坐 7 月翻身 8 月爬周会走, 123 走跳跑语言三阶段发音- 理解- 表达< 6 个月发音 6月-1 岁理解> 1 岁表达收缩压= 年龄× 2+80mmHg ,舒张压= 收缩压的 2/3 。儿童保健新阳光分享 1卡 1 乙肝 2灰 3白 8麻人工喂养总需水量 150ml/kg 婴儿每日能量需要 100kcal/kg ; 100ml 全牛奶含 100kcal 能量 3 个月婴儿计算: 体重 6kg 水 6*150=900ml ;能量 6*100kcal=600kcal=600ml 全牛奶 900-600=300m l 的水即 6kg 体重总需入量 900ml , 其中牛奶 600ml , 水 300ml 。 VD 缺乏性佝偻病 1、初期< 6 个月枕秃,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加,碱性磷酸酶高外都低 2、活动性 3-6 个月颅骨软化; 7-8 个月方颅; 1 岁胸骨畸形;> 6 个月手镯、脚镯;> 1岁 O、 X 型腿 3、恢复期碱性磷酸酶 4-6 周恢复 4、后遗症期多见于 3 岁以后治疗 VD 制剂口服 万- 万 IU , 2-4 周后改预防量 400-800IU ;肌注 D3 20-30 万 IU1 次预防新生儿出生 2 周开始 400-800 IU/ 天*2 个月 VD 手足抽搦多见于< 6 个月,病因 VD 缺乏早期甲状旁腺反应迟钝血总钙< (7mg/dl) 离子钙 (4mg/dl) 治疗①先止惊,苯巴比妥②钙剂使用③ VD 使用营养不良脂肪消失先腹部后面颊; 分度(体重低于正常值) Ⅰ度 15-25%, 热卡补充 80-100kcal ;Ⅱ度 25-40%, 热卡补充 60-80kcal ;Ⅲ度> 40%, 热卡补充 40-60kcal ; 足月儿呼吸生后 1 小时 60-80 次/ 分钟; 1 小时后 40-50 次/ 分钟;维持 40次/ 分钟心率足月儿> 120 次/ 分钟,平均 140-160 ;早产儿> 120-140 次/分钟胎便 24 小时内排, 3-4 天排完。生理性贫血 2-3 月。出生 2 周吸吮反射, 3-4 个月消失。喂养生后 30 分钟喂乳,按需哺乳 Apgar 评分心、肌呼、弹、皮无 0有 1好 2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①足月儿,胆红素< 221umol/l ,生后 2-3 天开始, 4-5 天达高峰, 5-7 天消退,不超过 2 周。②早产儿, 3-4 天开始, 5-7 天达高峰, 7-9 天消退,不超过 4 周,胆红素< 257umol/l 。病理性: 24 小时出现, 足月儿持续时间超过 2周,> 221umol/l ; 早产儿持续时间超过 4 周,> 257umol/l 。新生儿溶血病① ABO 溶血:母 O子 A、 B 换血: O 型红细胞 A、 B 型血浆② RH 血型不合较重, 母为 RH 阴性, 子为 RH 阳性。换血: RH 血型与母亲相同, ABO 血型与小儿相同, 换血量为患儿血量 2倍( 150-180ml/kg ) ③并发症:核黄疸溶血三项:改良的直接抗人球蛋白测定( +) 。抗体释放试验(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新生儿败血症: 以葡萄球菌最多, 不哭不动不吃不升温不增重, 反应低下, . 特异表现: 黄疸, 出血倾向, 休克, 肝脾大。早发型: 生后< 7 多为母婴垂直传播, 大肠杆菌最多见. 晚发型:> 7天, 水平传播, 金葡。急相蛋白 CRP > 15ug/ml 提示细菌感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明显时间: 轻度< 24h , 中度 24-72 h, 重度 72 h. 颅脑检查, 可发现脑室变窄或脑水肿。抗惊劂: 苯巴比妥, 无效地西泮。新生儿硬肿症: 小腿-- 大腿外侧-- 下肢-- 臀部-- 面颊-- 上肢-- 全身; 肛温< 30 度为重度,> 30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