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解读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问答形式)要点.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读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问答形式)要点.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6/7/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读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问答形式)要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解读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企业版)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 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作为正规金融合理补充的民间借贷, 因其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日趋活跃, 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已成为广大市场主体获得生产、生活资金来源、投资谋取利益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和法律体系相对不健全, 民间借贷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1991 年最高法院曾颁布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时过境迁, 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因此最高人民法院于 2015 年8月6 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下简称《规定》), 该司法解释共三十三个条文, 对民间借贷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的规定, 将对此类案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下面对该司法解释涉及的若干问题做简要解答。一、何谓借款约期利率的“三区两限”原则? 利率的规制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 也是此次司法解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规定》对约定期间的利率明确规定: 1. 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 或者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无权主张借款人支付借期内利息; 2.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 24% ,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36% ,则超过年利率 36% 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 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 36% 部分的利息; 3. 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4. 除借贷双方另有约定的外,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并按照实际借款期间计算利息。所谓三区两限原则, 即年利率 24% 以下是法律应予保护的有效区; 24% 至 36% 则作为一个自然债务区, 如果要提起诉讼, 要求法院保护, 法院不会保护, 但是如果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法院也不反对;超过 36% 则是法律不予保护的无效区,在利率无效的情况下, 借款人是可以要求返还的。(参考下图) 二、借款逾期利息如何计算? (一) 逾期利率有约定的, 从其约定, 但以不超过年利率 24% 为限。(二) 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 约期逾期均未约定利率的, 逾期利率以年利率 6% 为限; 有约期利率但无逾期利率的,逾期利率按约期利率计。(三)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 其总计不得超过年利率 24% 。三、对 P2P 网络借贷《规定》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规制? 《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 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 当事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 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我国已经形成了有别与国外 P2P 网贷模式的新特点,同时也产生了平台角色复杂、监管主体缺位、信用系统缺乏、法律规范缺失等新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促进中国网络小额借贷资本市场良好发展, 司法解释分别对于 P2P 涉及居间和担保两个法律关系时,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承担民事责任作出了规定。司法解释规定借贷双方通过 P2P 网贷平台形成借贷关系, 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 则不承担担保责任。但如果 P2P 网贷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 根据出借人的请求, 人民法院可以判决 P2P 网贷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四、企业间借贷的效力如何认定? 在《规定》发布之前, 按照 1991 年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和 199 6 年央行的《贷款通则》, 民间借贷的主体至少有一方是自然人, 企业之间借贷因违反国家金融监管而无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 这一规定确实起到了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效果, 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 现实中企业间存在的巨大借贷需求,催生了一系列企业之间的间接借贷运作模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周转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的发展瓶颈, 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或者相互之间拆借资金成为融资的重要渠道。但为了规避企业之间资金拆借无效的规定, 不少企业通过虚假交易、名义联营、企业高管以个人名义借贷等方式进行民间融资, 导致企业风险大幅增加, 民间借贷市场秩序受到破坏。既然无法遏制企业民间借贷的需求, 不妨将借力疏通。最高法在制定《规定》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现实需求, 对于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有条件的予以认可。开篇第一条就明确了民间借贷的定义, “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