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风
2017/11/24
1
中国传统文化
㈠中国文化的开端;
㈡中国文化的灵魂;
㈢人文文化;
㈣中国古代宗教;
㈤文物殿堂;
㈥古代学校;
㈦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
㈧饮食文化;
2017/11/24
2
中国文化的开端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炎帝最大的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早在新时期初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但当时农业在经济生活中还不占主要地位,渔猎仍是捕获食物的主要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依靠渔猎已不能满足人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炎帝发展原始农业;炎帝的另一个功绩是发明了医药,他遍尝百草,寻找为人治病延年的药物,他发现了很多药物,用来为人治病,后人将中医学经典取名为《神农百草》,就是纪念他创始医药的功德。此外,炎帝还发明了五弦琴,创作舞乐《傩舞》和《下谋》,每当年末举行蜡祭的时候,带领人们载歌载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2017/11/24
中国文化的开端
黄帝部落的发明很多,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文字、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文字的发明是黄帝的使臣,冠冕的发明是皇帝本人,衣裳的发明者则是黄帝之臣胡曹。黄帝发明衣冠不只是为了抵御寒冷,更有文明教化的意义。
“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
“黄帝取合己者四人”
黄帝时代的发明从物质文明延伸到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2017/11/24
中国文化的开端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以前,人类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已有百万年之久。在那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依靠采集植物果实、根块和打猎、捕鱼获取食物。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先民们开始依靠自己的劳动增加天然物产,进入生产性经济生活。
文字的出现是历史时代的产物,“结绳为治”到“初造书契”之间出现的刻画符号是文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刻画符号有一定的意义和相对固定的形状,具备了文字部分的因素,但它没有读音,只能算是文字的前驱,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文字也就产生了。
2017/11/24
中国文化的开端
出土地点
所属文化时期
陕西西安半坡
仰韶文化
陕西西安姜寨
仰韶文化
陕西长安五楼
仰韶文化
青海乐都柳湾
马家窑文化
河南阳城
龙山文化
上海马桥
良渚文化
广东海丰
华南新石器时代文化
香港南丫岛大湾
华南新石器时代文化
(此为摘要)
返回
2017/11/24
中国文化的灵魂
(一)天人之学
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讨论的一个主题。汉代著名的思想家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里所说的”际“就是关系。在他看来,只有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阐明天的性质,以及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成一家之言。
天人关系的中心问题,是把天看做有意志的至上之神,还是把天看做无意志、无目的的大自然。
中国文化的灵魂
(一)天人之学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天的认识,大概起源于夏商时期。从西周时候起,天的概念就有两种相反的含义。一种是有意志的天神、天命、天道,一种是自然界的天体,及古文献上说的茫茫的苍天。天命观念是夏商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当时所谓的天人关系,也就是天命决定人事的关系,是据天道以定人事,把天道作为社会秩序、行为规范、人的理想的最终根据。
因此,中国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们,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断向天神、天命观念挑战。
中国文化的灵魂
(二)变易之学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事物有对和变化的思想,人们的认识愈加深刻,出现一批对变易之学带有总结性的著作,他们把中国哲学中的变易之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主要内容有,1,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从观察事物运动变化的个性中发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共性。2,关于有对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的观点,这是变易之学的核心和最精彩的部分
3,关于对立双方必有一方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中国文化的灵魂
(二)变易之学
变易之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运用,而非纯哲学的理论。一是用在思想方法上,反对片面性,主张全面性。如孔子所说的”叩其两端“就是这个意思。再如其他一些思想家提出的关于安与危、乐与忧、微与渐等方面的辨证方法论,成为变易之学的主要内容。另一个是运用于社会实际生活领域,及运用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于是在历史的长期演变中,逐渐形成这样的看法,要使事业成功,必须学习和运用中国的变易之学
甚至外国的学者和军事家对此也有认识和体会,《孙子兵法》就是这个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