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对新内容的反思:
高中政治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就是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这对于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学生生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且学会善于搜集与教材知识相结合的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素材,更要整合以上这些课程素材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信息。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严谨的知识体系,增加了不少的图画;设计了不少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共同研究,但是这些例子却不见得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
每一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关注的是人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即人与文化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关注的是人的心理经验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关系,但课堂40分钟很难达活动应有的效果。如果课后完成工作,学生的活动安全性、学习的资源也难以得到保证。
从课程目标的“人生规划能力”,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原则”,再到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有层次”,以及课程实施中的“选课指导制度”,“个人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和“学分制管理制度”,均体现出学会选择的理念。我国所采用的是上述“综合性选择'的路向。
走向校本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等,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抑或说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观察角度。其本质是确立:教师即教学研究者、课程开发者,“教师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且教师的研究与教学是一体化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有一番作为,然而课程开发的目标是什么,开发的一门课程的价值是什么,怎样定位老师的工作量和其待遇等。新课改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