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及评价
1943年Kanner首先描述了儿童孤独症
2021/4/27
2
1982年陶国泰教授在中国大陆首次报道
1982年陶国泰教授 在《中国神经学杂
志》上首先在中国 大陆地区报道了4 例儿童孤独症
2021/4/27
3
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s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异质性) 引起的以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表现的综合征,包括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AS)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未分类型( PDD-NOS)。
2021/4/27
4
DSM-V
DSM-V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取消阿斯伯格综合症、不典型孤独症(非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退化性精神病等诊断名称
雷特综合征被划入单基因病
新增“社会交流障碍”诊断
2021/4/27
5
孤独症诊治现况
孤独症的治疗研究:尚无药,但可治
早期合理系统化干预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获得基本痊愈或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痊愈”率为 3%-25%)
2021/4/27
6
孤独症筛查的重要性
孤独症流行病学研究
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尚未明了
遗传主导、环境改变表型
孤独症的诊断现况:自由诊,年龄偏大
2021/4/27
7
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开始肯定的担心与寻 求帮助是在2岁时
90%的儿童在24月以内表现异常,50-60%在12月以内表现异常;
出现症状到引起父母担心的时间间隙达1年,从父母开始担心到被转诊评估的时间间隙至少1年以上
2021/4/27
8
孤独症筛查的意义
早期筛查 早期诊断 早期康复训练 已证明:始于2岁以内的早期开展高强度科学 行为干预,可以显著改善ASD的预后
扩大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
形成合适、完善的孤独症患儿康复指导公共服 务体系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2021/4/27
9
AAP指南建议
在健康儿童保健中心对18-24月龄进行ASD筛查
初级保健工作者在9个月常规保健中,关注婴儿的
目光接触、与母亲交往的能力,建立多级的预警机 制,以前早期发现
对于1岁以内左右存在可疑危险因素的儿童都应该 给予干预和随访,不必追求一个精确的诊断。
有研究报道:
1. 在2岁以下诊断的ASD相对比较稳定,尤其是孤独症诊断比ASD诊断更稳定;
2021/4/27
10